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黑龙江:践行大食物观 端稳“中国饭碗”

2022-12-29 10:410央广网

2022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2024.8万亩,粮食总产量1552.6亿斤,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这丰收的喜悦中,自然资源产出的多样美味让大国粮仓更加殷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着力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向设施农业要食物 食用菌开出致富花

黑龙江物产资源丰富,有185科约2500种植物、1000种大型真菌,农业生物质资源全国第一,黑木耳产量全国第一、食用菌鲜品总产量全国第四。近年来,黑龙江着力打造标准化、工厂化、智能化、产销一体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完善食用菌加工链条和市场开发,推动食物来源由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

东宁市有“中国黑木耳第一县”的称号,那些大棚里的菌包袋中钻出的一朵朵黑木耳成为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成为村民致富“金疙瘩”。

“我们村现在大部分人都从事黑木耳种植,今年全村一共种植黑木耳一千多万袋。”东宁市东宁镇太平泉村是东宁黑木耳产业发展的缩影,村党支部书记许华强介绍,太平泉村采用标准化种植技术,实行“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的模式,从源头上保证了黑木耳的质量安全。

2021年,东宁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024元,其中仅黑木耳一项就增收16000多元,东宁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黑龙江率先突破3万元大关,并连续16年稳居全省第一位。

与东宁一样,在被称为“中国猴头菇之乡”的海林市,这里的猴头菇产业发展已成规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海林市海林镇模范村被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叫作“蘑菇村”,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模范村就有村民人工栽植猴头菇,2015年,村党支部书记谢国强组织党员牵头成立了悦来颐和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科学种植猴头菇。

“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我觉得种植猴头菇这条路算是走对了,现在村里生产的猴头菇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合作社正谋划投建猴头菇深加工产品的全产业链设施,力争在两年内打造出全海林市,甚至是全国最大的猴头菇种植基地并将产品向全国推广。”提起对未来的规划,谢国强和村民们都干劲十足。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