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杨祝良:十年痴迷磨一“菌” 称乐在菌中

2014-08-14 09:230《中国科学报》
  一天,疾控中心一名科技人员突然想到,难道是未知的蘑菇“作怪”,他们采集了一些样本,送到昆明植物所,请真菌专家鉴别一下。所里安排多名专家研究,结果发现:那些人类未知的“魔鬼”就是致死“元凶”。杨祝良参加了研究,发现导致“不明原因猝死”的“魔鬼”之一——毒沟褶菌。于是,除了撰写科研论文,他们编写了宣传册,教当地人掌握这些“魔鬼”的形状和特点,远离它们。杨祝良与“蘑”共舞,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眼光,不但帮助国内疾病预防、食品监督等有关部门鉴定了大量疑似有毒的蘑菇样品,解决了百姓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乐在菌中
  2012年4月,杨祝良到一个小学去讲课,他给学生讲蘑菇的基本知识。刚开始时,老师介绍说:“今天,我们邀请了蘑菇先生杨祝良,给大家上课。”杨祝良觉得这个称号好。他说:“蘑菇先生,就是先知道蘑菇的人!这个叫法准确,我不就是一个先知道一些蘑菇的人吗?”
  多年来,他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采集了大量蘑菇标本,掌握了第一手珍贵的科学资料。他利用形态解剖特征和分子进化证据,深入研究采集的标本,对我国西南蘑菇资源有了深入认识。到目前为止,他发现4个新亚科、7个新属和约100个新种。他利用自己“蘑菇先生”的优势,通过各种媒介和国内学术会议,大力普及蘑菇科学,不但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毒菌识别能力,而且在我国真菌分类研究和学科发展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他培养了博士12名,其中数名学生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或国家奖学金等,多人成为我国真菌研究的重要力量。
  有一年农历大年三十,别人都忙着回家过年去了。杨祝良还在实验室,忙到下午六点多才回家。从四川来他家过年的亲戚,一早发现他人不在了,问他的妻子,他的妻子说:他上班去了。别人问他苦不苦,他说:“我乐在菌中。”
  杨祝良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多项,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NSFC-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973”项目的课题等等。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独立出版德文和中文专著各1部,参编英文专著3部。他在高等真菌系统发育、生物地理与分子进化研究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特色,部分成果获得同行好评和认可。
  (原标题:一个痴迷蘑菇研究的人 本文据杨祝良“百人征文”整理)
« 上一页 3/3 下一页 »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