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季季有菇种月月有收入

2005-06-13 00:000中国食用菌

“一年四季有菇种,菇农月月有收入。”近年来,江山食用菌发展速度惊人:目前,全市食用菌栽培总量已达1.4亿袋,食用菌产值达4.2亿元,在种植业的排名中仅次于粮食粮食,位列第二,2.7万菇农种菇纯收入达1.93亿元。
     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江山农村经济最具活力的一个增长点。
     反季节栽培突破生长期限制
     春末夏初,天气转暖。本该是菇农一年清闲休息之时,江山市清湖镇和睦村农民王中有却一刻也不得闲,连日来,他和雇来的37个农民一起,忙着为秀珍菇装袋、灭菌、接种。
     王中有准备了8幢菇房共3000多平方米,以及两个冷库,今年备好的20万袋原料、菌种,已全部投入生产。他说:“去年我种了3万袋白菇,每袋净利1元多,但是白菇怕高温,一到4月份气温升高,就不长了,从5月份到8月份,我就没菇种了。现在有了秀珍菇,我全年都可以种菇。”
     江山市食用菌办公室主任占才水解释说:“秀珍菇本在春节前后种植,因其相应耐高温,应用了‘低温刺激’配套技术后,就能在夏秋季节栽培。”
     普通菇农也有土办法进行反季节栽培。长台镇乾顶村农民周井和用旧空调和温控仪自制了冷柜,成本只有500元左右,效果却很好,在冷柜里得到了低温刺激的秀珍菇,出菇更整齐、更有卖相,去年,他种植的7000袋秀珍菇净赚1.2万元,今年他又种了1.25万袋秀珍菇。
     反季节种菇的市场空间有多大?江山市秀珍菇贩销状元朱耀良最有发言权,他说:“自然季节秀珍菇和白菇一起上市,价格不是很好,反季节种植的菇在6月到10月之间上市,每年都供不应求。”
     据了解,江山引进秀珍菇才4年时间,今年已发展到2000万袋,成为全国第二大秀珍菇基地。
     异地种菇开拓发展空间
     当大多数菇农安于在家种菇时,塘源口乡玉源村农民徐以钢却跑到上海郊外,租来5亩农田,搭上大棚,异地种菇。他说:“上海消费者特别喜欢新鲜白菇,在这里边种边卖,直接向市场提供鲜菇,我们也能多赚几元钱。”像徐以钢这样,跑到千里之外的大城市周围种菇的江山农民不在少数,长台镇朝旭村就有20多户菇农在外安营扎寨闯市场,全市共有350多人在外种菇600多万袋。
     在北京打工的石门镇农民方水旺,今年在北京近郊也租了9亩土地,打算种植江山白菇。他说:“食用菌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深受北京市民欢迎,几年以前,北京只有百来家菌煲馆,现在已猛增到300多家,从江山大老远运过来的话,运输成本高,也不新鲜,还不如在这里现种现卖。”据他介绍,他的朋友毛水旺在大连种菇7万袋,净赚20多万元。
     经过多年摸索,江山农民慢慢找到了和当地农民共同种菇的办法。长台镇贺陈际村村民黄金天兄弟到辽宁种菇多年,他们在葫芦岛市租有土地7000多平方米,建了7个大棚,自己培育菌种,分散承包给当地菇农种植,双方签订合同,发包方统一指导技术,统一收购鲜菇,承包户赚取管理费。(记者 毛广绘 通讯员 徐仁庚)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