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西峡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

2005-02-04 00:000中国食用菌

西峡县地处伏牛山南麓,系鄂、豫、陕三省交汇的金三角地带,也是豫西南的重要门户。全县有林面积39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8%,活立木蓄积量达749万立方米,居河南省县级之首,是河南省第一林业资源大县。西峡气候特殊,全县跨越北温带与亚热带两个气候区,海拔在181-2,212.5米之间,年均气温15.1℃,年均降雨量850毫米,相对湿度69%,明显的立体小气候,特别适宜于各类食用菌生长。
     一、西峡食用菌产业的基本情况
     西峡县自70年代就已形成了全国较有名气的黑木耳及双孢蘑菇基地县,80年代末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椴木香菇生产基地。90年代,西峡立足资源、区位优势,引进了袋料香菇栽培技术,十几年来,全县上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强力推行政策驱动、科技推动、规模拉动、龙头带动、市场牵动的“五环联动”发展战略,使西峡香菇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发展成为在国内外较有影响力的食用菌大县。1998年以来西峡春载袋料香菇规模一直稳定在4,000万袋左右,年产优质香菇鲜品16万吨,菌业产值5亿元左右,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0.3%以上,全县基层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部分乡镇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均来源于食用菌产业。香菇产业有效地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带动了加工、运输、旅游服务等相关产业,拉长了产业链条,食用菌产业已成为西峡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之一。食用菌产业在发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西峡县赢得了诸多殊荣,西峡香菇在1999年、2001年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十佳商品基地县”;连续两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先进单位”;被国家农业部、外经贸部确定为“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被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全国特产经济发展中心授予“中国食用菌无公害科技示范县”;被河南省农业厅授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西峡县香菇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二、西峡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1、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提高食用菌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在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挂靠大专院校,先后聘请3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经济技术顾问。投资500万元建立食用菌科研中心,配备2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购置先进科研设备,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通过实践,创造了适合西峡实际的“春栽、中袋、适度规模”香菇种植模式,这种“西峡模式”已被世界食用菌发展协会认可和推广。通过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县香菇栽培成功率、花菇率分别达到95%和60%以上,投入产出率达1:5以上。
     2、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白灵菇,推广应用节木技术。按照“一菌为主、多菌并举”的方针,大力开发白灵菇、杏鲍菇等非木屑菌类。目前,白灵菇生产技术比较成熟,全县白灵菇生产完成500万袋,袋均成本价值低,且市场形势好,菇农种植积极性高。预计2004年白灵菇产量达1,250吨,产值达600万元。白灵菇生产,不仅节约了木材、保护了资源,而且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使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得到了较好的统一。在调整食用菌产品结构的同时,积极推广香菇生产节木技术:一是在不影响产量、质量的基础上,推广香菇种植添加15%废袋料的标准配方,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木材3,000方。二是推广普及灭菌柴改煤技术,全面淘汰旧式柴炉,全年可节约木材2,000万公斤。三是全面推广非木棚架技术,室外越夏使用遮荫网,减少袋料香菇生产过程中非原料性木材消耗。四是缩小粉碎机口径,停止大口径粉碎机使用,引导农民在香菇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枝梢材,以保护幼林幼材。
     3、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拉大产业链条。按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重点培育了一批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辐射面积广的龙头企业,先后组建了天地人、神菇集团、九顺达、西峡菇业有限公司等十余家食用菌深加工企业,开发出的香菇麻辣丁、香菇多糖饮品、香菇酱等产品市场销售良好。
     4、进一步做大做强市场。在市场建设上,先后投资了6,000多万元建立并完善了规模达1.5平方公里的双龙香菇市场,专业购销门店500余家,外来客商800余人,长年从事香菇加工、分级、购销达2,000余人,全国有20多家著名香菇购销公司以及台湾、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常年在此从事香菇购销,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内接河南、四川、重庆、山西、陕西、河北、湖北等重要的香菇集散中心和食用菌产品信息及价格形成中心,成为全国最大的香菇专业市场,被国家食用菌协会评为中国唯一的“香菇专业市场”。同时,在香菇生产相对集中的丁河、重阳、米坪等乡镇建立小卫星市场6处,年成交额达12亿元以上。建立了中国西峡食用菌网站,利用网络做好产品的宣传。同时,注重营销结构的调整,在全县购制香菇烘干加工设备594台套,在干销为主的基础上,利用已建成的6,000余吨的保鲜库容,实现了干鲜并重销售,适应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并顺应市场规律,在营销中尝试了订单菌业,解决“卖难”的后顾之忧。
    
     三、今后西峡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方向
     今后一个时期食用菌产业的指导思想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围绕建设“经济强县、生态大县、旅游名县”的奋斗目标,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产业化为方向,控制袋料香菇规模,调整食用菌产业结构,开展自营出口,扩大产品加工,发展技术劳务输出,强力打造全国食用菌产业强县,保持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因此,今后我们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经过几年的科研、示范、推广,2005年要大力发展白灵菇、杏鲍菇等非木屑菌类,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完成以袋料为主的木屑菌类产业向以白灵菇为主的非木屑菌类产业转变,将我县建成全国最大的白灵菇生产基地。
     2、做好科研及推广。2005年要研究、试验、推广1-2个非木屑新品种,经过三年努力使西峡县非木屑食用菌成为西峡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推广先进技术,拉长产业链条。要通过大力推广应用各项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品质,提高单位产品的价值,以较少的林木资源消耗,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走“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供、销一条龙的路子,培育新的食用菌深加工企业。力争两年内实现初加工新突破,所有外销产品全部实现加工销售,五年左右时间建成2至3家深加工企业。
     4、搞好对外合作,扩大技术输出。要组织和引导技术人员、菇农和剩余劳动力到外地利用外地林木资源,发展食用菌产业和开展技术服务,同时把西峡的原辅材料,菌种销到外地,把产品再带回西峡加工销售,实现多头效益增值。
     5、加强市场开拓力度。要拓展三个空间:一是外销空间。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争取自营出口,力争2年内实现自营出口零突破,5年内全县70%的菌类产品自营出口。二是加工空间。要通过提高食用菌产品的深加工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条,实现 产业效益的最大化。三是转移空间。要建立人才培训制度,每年要培训一批,储备一批,对外输送一批,通过技术和劳动力输出,拓宽食用菌发展空间,力争3年左右时间全县向外输出技术人员达到3万人以上,实现香菇产业的深层次增值。
     孙淮明 河南省西峡县食用菌生产办公室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