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野店村小蘑菇铺就小康路

2005-01-14 00:000中国食用菌

蒙阴讯 近年来,野店镇野店村组织成立了“食用菌产销合作社”,为菇农实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将不起眼的“小蘑菇”种成了群众致富的大产业。目前,全村建食用菌大棚98个,发展合作社社员98户,年产鲜菇250吨,实现销售收入140余万元。
     2002年初,该村“两委”因势利导,组织本村16户蔬菜种植大户到平邑、诸城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建起了16个大棚。4个月后,所种鸡腿菇喜获丰收,实现产值13万元,平均每个棚收入8000多元。良好的经济效益激发了村民种菇的积极性。为做大做强蘑菇产业,联合起来闯市场,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引导菇农组建了“食用菌产销合作社”。
     合作社在运行中,把服务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促进了产业的大发展。一是统一互换土地,化零为整。在全体社员广泛讨论、民主协商、保证原承包地数量不变的前提下,对44户社员的土地进行了调整集中,实现了一户一大块。二是统一购料建设大棚。本着“节省生产成本”的原则,合作社经多方联系,从沂源、兰山等地购进钢梁1000余架,草苫子4000多片,遮阳网500多公斤,大棚膜1000多公斤,按需发放到了菇农手中,为社员节省资金近2万元。三是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积极与有关企业联系,以低于市场的价格统一购进菌种、配料提供给社员,为社员节省资金。四是统一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根据发展需要,合作社每年从邹城、枣庄等地聘请种菇专家,召开生产现场会,手把手地作示范,巡回各棚作指导,确保了食用菌种植的健康发展。
     合作社积极拓宽销售渠道,与平邑县金篮子公司签订了生产销售合同,与河北、天津、枣庄等地的客户建立了长期的销售关系。合作社还根据“鸡腿菇”收获期长、零星采摘次数多、不耐储藏等特点,适应市场需求,引领菇农把鲜蘑菇加工成“腌渍菇”,拉长增收的产业链。仅此一项,年可为菇农增加收入40多万元。 (公丕涛)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