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我国食用菌产业何时由大做强

2005-01-03 00:000中国食用菌

作为世界上食用菌生产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每年生产数百万吨食用菌,出口却只有区区几十万吨,食用菌产业呈现出典型的大而不强。最近,在福建古田县举行的中国食用菌高峰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及生产流通领域人士研讨后认为,我国食用菌产业要由大做强,必须解决生产经营不规范,国外先进的生产和流通手段难以落地等问题。
     目前,国际市场对食用菌的需求不断上升,近年食用菌每年的产值达250亿―280亿元。食用菌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
     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去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达850万吨左右,占全世界总量的65%。但迄今主要以内销为主,740多万吨的食用菌由国内各地各种市场完成消费,出口只占38万吨。
     从生产销售总体上看,中国食用菌存在着生产经营不规范、产量大、价格低等问题。中国食用菌协会有关负责人李玉春认为,其根本原因是质量问题。他指出,我国虽然从产量和消费上已成为食用菌产业大国,但由于受小农生产方式和习惯影响,还远远不是食用菌强国。这主要表现在生产各环节的不规范,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甚至低下。国内一些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甚至有人用不法手段生产,这样的产品严重损害了食用菌产业声誉。由于质量低劣,出口价格只是进口国当地生产价格的1/4。他认为,在国际一体化进程中,中国的食用菌生产必须由经验型小生产向规范化规模化生产转变,这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农业部食用菌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专家张金霞认为,食用菌规范化生产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菌种标准化。我国生产食用菌使用的品种绝大多数是未经审定、认定或登记的,导致稳定性和一致性差,质量参差不齐。二是生产过程缺乏标准。如食用菌生产的产地环境、设施标准,添加剂、杀虫剂、农药、化肥的使用方法和标准。三是包装不规范,常套用蔬菜卫生标准保鲜保藏,与国际不接轨。总体来说,中国食用菌产业缺乏各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质量保证和认证等规范化体系。
    
       香港中文大学国际食用菌生物技术中心主任张树庭认为,近年中国的食用菌产量虽不断增加,但出口数量所占的比例却在下降,其中虽有绿色壁垒问题,但关键是市场不成熟。主要表现在后进入者不是开辟新市场,而是热衷于抢占已有的市场。国内食用菌经营者往往只看眼前利益,使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状态,品种、质量、价格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他说,中国食用菌市场必须调整经营方式、方法,不能只重视产量,更要重视经营,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工艺体系和流通手段,学习国外经营模式,与国际接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文章来源:中华特产网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