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蛟河市发展食用菌产业纪实

2004-12-23 00:000中国食用菌

培育支柱产业――蛟河市发展食用菌产业纪实
     吉林日报 记者崔瀚文
     在蛟河市,有几种物产与枫叶谷齐名,那就是木耳、灵芝、菇类产品。近两年,蛟河食用菌产业声名鹊起,那里不仅成为我省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食用菌生产还是当地富乡裕民的支柱产业。
     蛟河市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这里工业基础较好,产业优势明显,曾是我省的财政上解县之一。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驻蛟河的军工企业外迁,煤炭资源枯竭,森林限伐,蛟河的支柱产业逐渐失去了优势,骨干企业破产,下岗职工增多,财政实力锐减。面对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重审市情,调整思路,做出了立足资源、面向市场、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的重大决策。
     说干就干,市里建立了承包责任制,在市直部门选派了123名后备干部,包扶120个村,帮助农民发展食用菌产业。今年,市里又建立了“局包村”工作制,从市直部门抽调机关干部,对258个村进行包保。
     资金是制约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瓶颈”。市里协调银信部门,优先为食用菌生产农户贷款,并适当提高贷款额度,解决了农户启动和扩大生产所需的资金问题。
     常年生活在山沟里的农民,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够,市里就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成了以“一站通”为主体的食用菌产品供求信息系统和产品市场预测系统,定期上网发布信息。
     考虑到农民素质不高的问题,开展市乡村三级培训,培训农民达80%以上。去年,他们聘请食用菌专家编写了《黑木耳操作规程》,刻录了木耳栽培技术光碟,免费发到了广大农户手中。同时,市里与一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聘请吉林农大以及黑龙江、辽宁等地的食用菌专家,到农民家里指导食用菌栽培,破解技术难题。
     黄松甸是蛟河最早规模化生产食用菌的乡镇,这里的农民还依稀记得,镇领导曾挨家挨户动员农民搞食用菌,做农民的思想工作,引导农民学技术,帮助农民找市场。原镇长崔成领办实体,与韩国东莱贸易公司、上海绿谷集团公司等国内外企业联系,跑市场、抓订单,把农民引领到市场。现在,这里不仅有全国最大的食用菌批发市场,还实现了家家种菌、户户增收的喜人局面。今年,全镇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达2165户,占全镇户数的81%。仅食用菌一项产业,全镇可实现产值1.9亿元。市里抓住这一典型,组织农民参观学习,使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变“要我做”为“我要做”。通过典型带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发展食用菌产业的高潮。
     食用菌产业发展起来了,但市领导并没有满足现状。他们把工作重点调整到提高产品质量上来,实现了从追求数量增长向追求质量效益增长的转变。市里制订了食用菌生产标准,明确了食用菌菌种标准、新产品质量标准和栽培技术标准等,又对菌种市场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顿,取缔了一批本地不合格的菌种场,打击外地流入的伪劣菌种,扭转了菌种供应混乱的局面,为食用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市里还全面推广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实施无公害栽培,还投资注册了“蛟松”牌压缩黑木耳块、“蛟松”牌袋装黑木耳、野食用菌“黄松甸”牌黑木耳、“绿花园”牌袋装黑木耳、“绿花园”牌灵芝等。这些品牌,有的被评为“吉林省名牌产品”,有的被评上首届“中国长春农博会名牌产品”。
     现在,蛟河市的食用菌产品远销沈阳、北京、上海、广州、新疆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和韩国、日本、美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今年,全市食用菌发展到2.8亿袋,实现产值5亿元。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