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双溪口菇农的困惑

2004-11-05 00:000中国食用菌

【本报11月5日讯】 江山市双溪口乡是须江源头第一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依靠满山的木材兴起了种菇业,乡里种菇最多的时候每年有30余万袋。11月1日,当我们来到该乡时,却被告知全乡现在只剩下源头第一村--龙井坑村的一户人家还在种菇。
     带着满腹疑问,我们来到龙井坑村,拜访这位名叫黄光龙的菇农。听说我们想了解为什么村民现在不种菇时,黄光龙二话没说便请我们先到源头实地看看。顽石为路,浮木作桥。伴着叮咚的泉水声我们溯流而上。“瞧见不,这就是须江之源,也是钱江的另一源头。被水穿透的这块石壁是‘龙门’,传说龙在下面的水潭洗澡过后从‘龙门’破壁回家。” 攀爬近一个小时后,在倾泻而下的“龙门”飞瀑下,黄光龙有板有眼地介绍道。
     水随山转,林因水茂。“龙井坑天然次生林保护小区是全省面积最大的保护区。”下山时,黄光龙边走边说,1984年到1989年间是木材生意做得最火的几年,村子一度成为福建浦城、遂昌、江山三地木材经营的集散地。最鼎盛时,这个只有270多人的小村庄,做木材生意的外来人口竟达到了700多人。1989年以后,由于福建浦城的木材被逐渐伐尽,外来人口陆续撤走,村里收入骤减。2002年,双溪口乡决定全面禁种香菇,以保护生态。
     保护生态非得禁种香菇吗?!财源的断绝,让不少村民感到非常困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在转型初期,我们一直没有找的一条合理的道路,生硬地把两者割裂开,使不少村民感到不知所措。”龙井坑村委主任黄占祥直言,其实保护生态并非一定得禁种香菇,通过到常山、开化等地取经后,已学到了用木屑种植香菇的办法。“眼下,我们不仅在探求科技生态种菇,还正积极向外推介须江源头,发展旅游业,让村民走农家乐休闲旅游之路。” (衢州日报 慧仙 江渔 双燕 小武 加干)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