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钙富硒大米”中的硒是个有争议的元素,缺硒会得克山病,硒多会中毒,原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值是0.3mg/kg,与镉、铅的限量值(0.2mg/kg)在一个水平上,这是基于风险评估的科学结果。新的国家标准将硒从污染物中取消,并不是说硒没有毒性,而是将其纳入类似维生素一样的管理,将规定硒含量的最低和最高值范围。“富硒大米”还存在另一个风险,如果土壤中硒的含量比较高,水稻直接从土壤吸收生物转化,这是安全的。但采用喷施叶面肥,叶面肥主要成分亚硒酸盐是剧毒品,操作不当对生产者和大米安全性存在一定风险隐患。此外,不法分子直接将亚硒酸盐添加到大米中,目前评价富硒产品的方法还难于准确甄别。
“竹营养米”,是把竹子的提取剂,和大米结合在一起,让大米的外表变成绿色的。这样做的结果是:一,叶绿素会降解呈黄绿色,要维持绿色,要么使用添加剂(一般为抗氧化剂),要么直接添加色素;二是,这个工艺可以随意在大米中添加东西,如吊白块将陈化米转变为口感好的大米,给不法分子提供造假的技术途径。
而号称为世上最安全的大米的“麦饭石大米”,在宣传上将麦饭石的功效嫁接到麦饭石大米上,这完全属于虚假宣传。麦饭石的药理作用除成分外还有物理结构,首先水稻吸收麦饭是有选择的,不可能全部转化。吸收了哪些成分?是否安全?都应该拿实验数据说话;其次,吸收到水稻里的麦饭石成分的形态和结构肯定是与麦饭石不一样。麦饭石其实就是火山岩出来的东西,如果把麦饭石颗粒和麦饭石生物有机肥作为作物的底料,生产出来的大米微量元素会多一些,口感可能会好一些。“但说麦饭石有这个功能,所以种出来的大米也就有这样的功能,这是不科学的。”朱智伟称。
需明确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区分标准
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的区分标准,进而具体规定食品广告要求;消费者可以通过包装上的标志辨别食品和保健品。
除上述产品之外,市场上还有“无反式脂肪酸”的饼干和点心、“无添加蔗糖”的香甜麦片、“天然健康”的果蔬干等等。那么,这些打擦边球的保健概念食品,对食品安全有何影响,它们又是否有效呢?
在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宋华琳看来,在广告中运用“养胃”等宣传语,是否违法难以判断,一方面,“养胃”并不属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所确定的27项保健食品的功能范围;另一方面,“养胃”等用语并非专业医疗用语,严格来讲,“养胃”并不能直接解释为治疗胃病。
但宋华琳也指出,大量“打擦边球”的功能性食品的出现,不仅容易误导消费者,也形成食品安全监管的灰色地带;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的区分标准,进而具体规定食品广告要求;消费者可以通过包装上的标志辨别食品和保健品,根据《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和《保健食品标志规定》,保健食品标签上应当标有保健食品专用标志“蓝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