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朝甫(右四)在向客人介绍食用菌生产情况。资料照片。(摄影/孔凡哲)
记者在河南省清丰县采访,只要提及程朝甫这个名字,很多人不禁竖起大拇指说,那是他们的“白元宝”局长。
被当地人称赞的“白元宝”局长程朝甫,是该县科技局局长。一个被濮阳市科技局推为全市科技系统学习的典型,被科技部领导评价为“基层科技局长的楷模”,被老百姓尊称为科技富民的领路人。
2000年,程朝甫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经深入调查、咨询专家、查阅资料,认识到:“食用菌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清丰县发展食用菌具有气候、资源、劳动力、传统等诸多优势,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首选项目”。随后立即在示范园开展试验示范,当年取得成功,然后在全县进行推广,依靠自身的优越性,带头发展壮大食用菌特色产业。
几年来,在程朝甫的带领下,当地食用菌种植户种植水平以及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食用菌种植户由不会种植,到熟练掌握种植技术;种植面积由原来的小规模、家庭分散型种植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转变。在种植过程的探索出以“以白灵菇为主,多菌为辅”的新格局,引进白灵菇、平菇、双孢菇、鸡腿菇、香菇、黄背木耳等11个品种,建立了全国文明的白灵菇生产基地和林下食用菌生产基地。
此外,清丰县科技局还示范推广了白灵菇-夏香菇、白灵菇-草菇、双孢菇-草菇、林下夏香菇、林下双孢菇和林下鸡腿菇等多样化周年生产新模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林下种植模式,速生林为食用菌发展提供了郁闭、潮湿、低温、富氧的生态环境和发展空间,使食用菌生长回归原生态,品质上乘,产品绿色。而且,在食用菌成长过程中的废水、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废培养料还林,食用菌肥料还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也为速生林生长提供了肥水支持,提高速生林生长量,形成了以“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互补效应,解决了林下资源闲置和菌粮争地的矛盾,推进农业的生态、循环、节约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增长。
清丰县科技局还通过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农户”和“科研机构+农户”等模式,协调当地的农业银行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扶持农户发展食用菌温棚,把菇农转变为食用菌产业工人,全县出现了10个食用菌种植乡镇和26个食用菌种植基地,食用菌温室面积达到260万平方米,年产白灵菇7万8千多吨。同时,清丰县以河南恒立佳泰、申氏菇业公司、龙乡菌业公司等8家企业为龙头发展食用菌加工业,每年制种400万多瓶,生产成品菌棒800万多棒,加工鲜菇3万5千多吨,产品畅销国内外,实现了企业发展,农民增收。
其中,河南恒立佳泰农业有限公司食用菌产业园位于清丰县柳格乡五眼井,建于2009年,占地50亩,总投资134万元,目前生产成品菌棒,示范户管理出菇,合作社回收产品,主要种植香菇、白灵菇、姬菇等品种,实行“白灵菇—夏香菇”周年生产,温棚循环利用,年投料53万袋,年产鲜菇400吨,实现产值320万元,销售收入200余万元,户均盈利10000元以上。
此外,为了进一步鼓励引导菇农集中发展,程朝甫又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菇农每建一个200 平方米的大棚,就能获得1500元的补助。在这项政策的鼓励下,仅三年时间,清丰县就建起了规模在50个棚以上的基地20多个。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食用菌种植已遍布全县,重点乡(镇)已达到10个,基地35个,种植面积560万平方米,年产鲜菇10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0亿元,种植户人均增收4600元以上,扶持重点龙头企业8家,打造“濮丰”“恒立佳泰”“申氏”“枣格强”四大品牌,年制种800万瓶(袋),生产成品菌棒800万棒,年加工4.5万吨,主要品种有白灵菇、平菇、双孢菇、鸡腿菇、香菇等。
在程朝甫的积极争取下,在清丰县召开了3次全国食用菌会议,使清丰食用菌走向全国。目前,清丰县以白灵菇为主的珍稀菌种植达到500万平方米,规范化示范基地35个,科技型龙头企业8家,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无公害食用菌基地。
他坚持以科技富民为宗旨,带领科技局众人创新思路、开拓进取,取得了一系列为人称道的成绩,清丰县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科技工作先进县等30余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清丰县科技工作得到省政府和科技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程朝甫本人也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2006年度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人物”、“省五号党员”、“河南十大科技扶贫功臣”、“全省科技宣传工作先进工作者”、“ 2009年度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新世纪•濮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大杰出人物”、“2006年度濮阳经济十大风云人物”等等一系列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