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玲,1969年10月出生,现任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青山乡建华村村委会主任,黑龙江省第十届人大代表。曾获得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省级“双学双比”女能手、市级“百名创业创新魅力女性”、县级“袋栽木耳高产大王”、县级“优秀女村官”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杨玉玲同志积极带领全村广大群众致力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她的带领下,建华村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一、寻找出路、倾情探索,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在父亲和丈夫双双离去后,给她留下了70000多元的债务和还在上学的女儿。面对眼前的困难,她没有被击倒,而是凭借自己吃苦耐劳、坚韧不服输的意志,走出山沟沟去学技术。2002年为了改变生活的窘困,杨玉玲来到牡丹江绥阳镇给人打工,看到当地的许多老百姓种植袋栽木耳收入颇丰,她不禁心中一动,这不就是青山乡很早就提倡发展的项目吗,但由于受当时市场行情、技术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而迟迟没有发展起来,而现在木耳市场价格回升,特别是国家实施了“天保工程”,种植木耳段已成为了永久的历史,给袋栽木耳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青山乡地处林区,与新青林业局、汤旺河林业局接壤,林下剩余物较多,有充足的原材料,自己又有种植经验,这不就是适合自己发展的项目吗,于是杨玉玲一边收购山特产品,深入了解市场行情,一边学习袋栽木耳的种植技术。2002年年底回到了建华村,试种袋栽木耳5000袋成功,纯收入近万元。2005年,她拿出多年积攒的5万元,种植面扩大到3万袋,又扩修了50平方米的菌房,并决心长期发展袋栽木耳。但由于自己急于求成,盲目的扩大规模,在做菌期间,因技术掌握的不全面,致使所做的3万袋菌剩下不到1万袋,木耳价格又一路下跌,由每公斤50元跌到30元,几年的辛苦付之东流。杨玉玲硬是挺了下来,经过认真总结,她深深地认识到要想谋求更大发展,必须熟练掌握技术和把握市场行情信息,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杨玉玲坚信“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的信念,就是凭着这个信念,她开始谋划新的出路。
为了不断提高种植技术,她到牡丹江、友好等地的袋栽木耳基地参观学习。同时,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收集木耳市场信息,并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确定了几种市场前景好、见效快的新品种,开始了她新的种植袋栽木耳之路。2006年,杨玉玲种植的袋栽木耳获得成功,种植10万袋,获纯利10万元,她不仅还清了外债,有了存款,并投入11万元,新建了135平方米的住房一栋。为了提高产量、保证质量,杨玉玲在全县率先辟建一处摆放园区,给袋栽木耳上了微喷设备,解决了靠雨水浇灌的问题。2007年,又扩大了规模,种植20万袋,获纯利20万元,并新建袋栽木耳生产厂房1栋,面积304平方米。2009年,她再次种植25万袋,获利25万元。新的种植袋栽木耳之路让杨玉玲终于走出了困境,实现了创业致富的梦想。
二、扶贫解困,一心为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通过几年的打拼,杨玉玲初步实现脱贫致富,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那些仍然致富无门的姐妹,“送人千金不如送人一技”,她主动把自己掌握的种植技术、管理技术传授给全村的妇女姐妹们,全村几十名农村妇女通过培训,开阔了视野,拓宽了致富门路。她还特别牵挂一些有困难的姐妹,主动和她们结成帮扶对子,付洪艳家庭困难,种植木耳前期资金筹集不到,杨玉玲就把自己的生产资金1万多元无偿给其使用,让其顺利完成食用菌的前期装袋发酵,马晓丽、李景兰生产资金周转不及,她就用自己的财产作抵押,为其筹到生产资金3万余元,正是这份热心与诚心,姐妹们不光摆脱了生活的贫困,还熟练掌握了新技术,木耳生产取得了高效益。同时,为了解决建华村部分村民缺少生产厂房及设备的实际困难,杨玉玲在本村投资15万元新建300平方米厂房一幢,在完成自己生产需要的同时,无偿借给贫困村民发展袋栽木耳生产;她还经常向群众传授经验和技术,有愿意种植的农户,她总是以市场最低价提供菌种;对那些想种又无资金的农户,她还免费提供菌种,帮助他们解决生产设备、生产原料上存在的实际困难。在杨玉玲的示范带动和倾力帮助下,建华村发展袋栽木耳的热潮迅速兴起。
作为建华村村委会主任,她始终以富民兴村为首要目标。她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壮大木耳产业之路。不断培植壮大袋栽木耳产业,确定了全力打造黑木耳专业村的经济发展思路,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子。首先在提高木耳质量上下功夫。借助“科普之冬”、“电教富民”、“三下乡”活动开展的时机,她邀请了县食用菌专家进行现场培训和示范指导,解决了黑木耳栽培技术含量低、品质差等问题,为农民发展黑木耳生产吃上了一颗“定心丸”。同时,为提高木耳产量,她组织建设了全光下微喷袋栽木耳示范基地,面积20.9公顷,可摆放黑木耳400万袋,每袋产量比普通摆放模式增产3钱左右,仅此一项就可增加产值240万元。其次在增加科技含量上下功夫。在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她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并带动村民学科学、用科学,村民自制研发了申报国家专利的电动打眼机、封口机等先进设备,全面提高了黑木耳生产速度,扩大了种植规模。最后在拓宽销售渠道上下功夫。为实现袋栽木耳的优质优价,她高度重视市场销售这一环节,通过参加展销会和网络销售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黑木耳的销路,有效提高了木耳的收益和农民收入。2009年,全村袋栽木耳达到520万袋,实现产值8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超万元,建华村也成为全县响当当的袋栽木耳生产示范村。
三、深感党恩,倾情回报,全力构建和谐社会
在杨玉玲的带领下,建华村经过几年的袋栽木耳生产实现了脱贫致富,富裕了的老百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大潮中。为抓好村内道路建设问题,她积极奔走于各单位之间,找领导跑项目,长期在外奔忙,误了自家的农活不说,大部分差旅费都没用村里花钱,家里对此很不理解,但杨玉玲的心里很坦然,因为她觉得用自己的付出换回全村的发展是值得的。杨玉玲的行动得到了市领导的理解和支持,2008年,市里为建华村解决建设资金15万元,当年村内硬化路面4条,600延长米,面积2400多平方米;木耳生产园区硬化路面700多延长米,面积2400多平方米,合计硬化路面4800多平方米,既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又为发展袋栽木耳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2009年,在她的带领下,建华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又向前迈了一大步,村内新硬化道路5条,881延长米,3739平方米;新修水泥边沟1422延长米。同时,为了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杨玉玲积极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筹划了村民住宅新区,新建住房26栋52户,3480平方米,全部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达标卫生的健康饮用水,她多次寻求县水务局和规划局的帮助,为建华村打了一眼饮水井,全村都吃上了甘甜可口的自来水。同时,新建周转性住房1栋7户,210平方米,解决了村里五保户的供养问题。她还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重点,以环境绿化、美化为主体,加大村屯绿化工作力度,栽种绿化树12500株、栽花5000棵。另外,改厕51个,安装路灯9盏、安装铁栅栏3950延长米,从前建华村的巷道,垃圾成堆,牲畜乱跑的现象,现在再也看不到了,如今的建华村是远近闻名的卫生文明示范村。
建华村地处偏远,群众思想守旧、落后,业余文化生活枯燥,为了改善老百姓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她积极对上争取,新建2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一处,安装健身器材4套,新建篮球场一处,新建村级活动室一处134平方米,配备了图书千余套,安装了笔记本电脑等远程教育设备。为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她组织成立了一支业余秧歌队,在农闲时间组织开展活动。组织开展 “十星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美在农家”等多项评选活动,利用板报、宣传栏和文明宣传一条街,宣传思想道德、文明礼仪等内容,激发了村民积极向上、争当文明户、争做文明人的热情,村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风尚不断提高,全村形成了村风正、民心齐、干群团结的良好氛围。
杨玉玲凭着不服输的闯劲,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之路,成绩的背后,蕴含着艰辛,但她从来没有后悔过,她坚信自己选的路没有错。她带领群众共同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用一心一意办实事,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一致拥护和支持,在她的带领下,建华村呈现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健康和谐发展的喜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