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为黏菌新种定名的中国人,也是我国第一个对黏菌属、科、目级进行系统分类的学者;他近30年致力于菌物科学与食用菌工程技术和产业化研究,将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相结合,以创新成果为依托,研究解决北方食用菌工程技术难题,促进了食用菌产业升级……
他就是李玉,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菌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菌物研究所所长,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获得者,盛放在农大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作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优秀教育工作者,省食用菌产业化技术总负责人,李玉治学严谨、学风正派,在他的带领下,建成了位居国内前列水平的菌类种质资源库,筛选培育出39个品种,6个通过国审;创新改进了全日光栽培黑木耳等8项关键技术,改变了传统栽培模式;累计推广50多亿袋,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60亿元。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13篇,其中31篇被"SCI"收录或引用,出版著作17部。在他的努力下,建立了教育部食药用菌工程研究中心,创办了《菌物研究》学术期刊,在我国创建了较完整的菌物科学与食用菌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他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获得专利3项,为我国的菌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为将菌物学科与国际接轨,李玉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出席国际会议9次并发言,主持了“第八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研讨会”和“中日及泛亚太地区菌物学论坛”,参与主持了“第五届国际菌根蘑菇大会”,现任第五届国际药用菌大会主席及学术委员会主席。为提高我国菌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食用菌产业及菌物学科的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