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杜树旺:汤阴县食用菌产业带头人

2010-09-26 08:580安阳新闻网

 


杜树旺向农民及外地客商介绍食用菌新产品

    食用菌已成为汤阴县农产品的一张名片
  2004年至今,汤阴县食用菌产业实现了快速度跨越式发展,食用菌总量五年新增了4倍,2009年,全县年栽培以白色金针菇为主的名优食用菌达到1.2亿袋,总产量6万吨,成为全国白色金针菇生产规模第一县。菇农种菇收入是种粮收入的22倍。全县食用菌年实现系列产值6亿元,农户增收6000万元,食用菌种植户人均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3万余人从事木糖加工和食用菌种植,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工人得到有效再就业,并带动了运输、餐饮、包装等相关产业发展。汤阴县先后被评为“全国食用菌十大基地县”、“小蘑菇新农村建设十强县”、“全国食用菌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在这蓬勃发展的食用菌产业背后,有一个人始终在默默无闻的付出和始终不渝的坚守着,他就是汤阴县农业局副局长、县原蔬菜办主任、市管专家杜树旺。
 
    刻苦钻研 成为食用菌领军人物
  杜树旺毕业于河南农大,虽是科班出身,但他从不满足学校学到的知识。他认为“学习是永恒的话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才能科学指导工作,才能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坚持“五种学习”。一是牢记“终身学习”。把学习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目标。二是强化“素质学习”。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增强执政的本领。三是坚持“自主学习”。坚持做到干什么,学什么,专什么,抓紧点滴、零碎、机动的时间进行学习,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四是注重“实践学习”。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学习,向一切有经验的同志学习。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五是努力“创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前人和他人从来没有获得的新认识、新技能,或者对前人、他人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有新的理解、新的应用。几年来,他完成各类农业科技成果19项,先后获农业部、省政府、省农业厅、省农科院科技进步奖14项,软科学研究成果奖5项,发表科技论文7篇,获国家专利2项。
   为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汤阴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发展高效农业的决策,积极发动群众发展蔬菜食用菌生产。但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低,难以掌握种植技术,还面临着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时能不能结合本地实际,会不会带来失败的风险等问题。杜树旺在认真学习全国各地蔬菜生产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气候、土壤等条件,深入研究了各种蔬菜的生产技术,并在试验基地亲自进行了试验示范,使外地先进的蔬菜生产技术实现了本土化,并主编了《日光温室、弓棚、地膜、凉爽纱配套生产蔬菜新技术》,免费向农民发放,使广大农户迅速掌握了蔬菜栽培技术。从此以后,他一发不可收拾,每年都会编写一部农业技术专著,几年来先后编写了《特异南瓜栽培技术》、《金针菇栽培技术》、《西瓜嫁接栽培技术》等专著。其中:《河南省四市地名特优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获农业部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上述成果在棉田、食用菌、蔬菜上应用面积累计达到1200万亩,促进了食用菌蔬菜产业的壮大、农业结构优化和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杜树旺坚持科技兴菌战略,引进食用菌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成为全国食用菌新闻人物和权威人物,以实际行动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杜树旺在农民夜校上讲课

   不惜劳苦 让种植技术入村入户
  在汤阴县广袤的田野里,在众多的食用菌大棚里,你都会看到杜树旺匆忙的身影,下乡送科技,上门送技术,现场解答疑难——他总是“及时雨”。去年11月,白营乡一菇农向杜树旺求救:“我投资7万多元的金针菇成活情况不好,请您帮忙指导!”杜树旺早上6点钟就出发,赶到栽培地点。他一进菇棚就说:“天气这么热,不能盖无纺布了,否则金针茹会因高温而死。晚上要放风降温增氧,否则金针茹便会烂掉。”他又向菇农他仔细传授了一些技术要领。
   为帮助食用菌种植户掌握技术,杜树旺在培训、指导、服务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长期的实践证明科技入村入户入脑,关键在培训指导,而培训指导的成败,在于不违农时、不讲形式、注重实效。他每年不分盛夏与严冬,农忙季节白天夜里连轴转,白天入棚指导,夜里加班培训,不辞劳苦。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把方便群众放在首位。夏季农忙时节,主要放在晚上,而冬季因气候寒冷,则在上午11点至下午3点左右。在讲课方式上不拘形式、不求样子但求实效,一个笔记本电脑、一个投影仪、一个喇叭。为了便于群众集中,小黑板挂在农民聚集的街头,充电喇叭一开就讲。在食用菌方面,培训与指导紧密结合,菇农十分欢迎。在瓜菜方面,病害高发季节,课堂便搬到田间,实物讲解,现场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为了最大限度地服务农民,他开始培训食用菌技术骨干,培训食用菌科技示范户1200余户,技术明白人5000余人,保证了每个食用菌种植户都有一个技术明白人。
  2008年,杜树旺患上了严重的角膜炎,疼痛让他难以忍耐。但定好的培训计划这么办?不能让渴求知识的农民白等啊,这种对农民负责的精神,支撑着他,他晚上坚持给农民上课,白天抽出时间去医院输液。怕村民看到红肿的眼睛,他就买了墨镜戴上。如今提起“晚上带墨镜上课的老师”菇农们还记忆犹新。
   许多村民因为掌握了种植技术,走上了致富路。韩庄乡种植户李新平,一开始种植了2棚食用菌,由于不懂技术,产量低,连续2年亏损,通过参加培训学习,和杜树旺建立热线电话,遇到问题随时咨询,马上解决。现在他已发展到8个大棚,年收入达到2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名优品种是提升食用菌产业竞争力的基础,新品种试验示范是确保食用菌大面积推广的前提。作为安阳市食用菌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杜树旺利用一切机会收集和引进新品种,先后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河南省农科院食用菌开发中心、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以及日本、美国引进金针菇、白灵菇、香菇、蟹味菇、双孢菇等品种20余个,建立了韩庄乡工官屯、白营乡张官屯等8个食用菌试验示范基地。开发白色金针菇、高温白灵菇、香菇等新品种20余个,研发推广木糖渣栽培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香菇、液体菌种等新技术12项。
  2008年,杜树旺参加了省里组织的赴日“一村一品”培训,在20多天的培训和考察期间,他没有逛过一次街,而是在紧张的培训间隙,利用休息时间到日本食用菌种植基地和批发市场考察,收集新品种和市场信息。看到好的新品种,他就自费购买菌种和产品,带回了日本最新的香菇和金针菇品种。通过对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栽培的最佳品种6个,并向广大菇农推广5000万袋。


杜树旺向客商介绍食用菌技术

    风雨无阻 只为保护产业稳健发展
   在杜树旺数年的辛勤努力下,全县的食用菌种植规模像翻跟头一样迅猛扩张。产业虽然壮大了,但是也遇到了销售难题,在出菇高峰期,经常出现产品积压和菇贱伤农现象。他看在眼上,急在心里,寝食难安。他知道,产品销售问题一旦解决不好,辛辛苦苦培育起来的食用菌产业将毁于一旦。为彻底打通食用菌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瓶颈,从2004年开始,他连续几年带领食用菌种植大户,在六、七月份食用菌生产淡季,冒着酷暑,挤在一辆没有空调的面包车里,奔波于上海、杭州、武汉、合肥等地的食用菌批发市场,拜访批发商、收集市场需求信息。为了节约开资,困了,他们挤在一个每天仅花费20元钱的小旅店住,饿了,就在路边吃碗面条。功夫不负有心人,先后有鲁久利、林江雨等大型批发商入驻汤阴收购食用菌,建立了稳定的产销机制。为解决菇农不了解市场信息,批发商压级压价问题,他在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地建立了十多个信息采集点,与全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200余个食用菌销售大户建立了联系,把上海、武汉等大市场信息及时收集发布,每年十万条市场信息把市场上需要的品种、价格等最新信息通过手机快速传给菇农,彻底解决菇农买亏卖难问题,使食用菌产品购销做到了货流其畅。
  “12月17日,头茬金针菇每件产地价140元,上海销售价160元,随着大量上市,价格会略有下降。 ——汤阴县蔬菜办”,全县的菇农几乎每天都会收到这样的短信。这一条条小小的短信,为菇农带来了外界信息的同时,也给杜树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因为以前由于信息不畅,原本140元左右一件的茹产品,被商贩压低到60元,菜贩从中获取暴利。而现在那些想垄断市场的小贩对杜树旺极为不满,经常对他进行恐吓。但身材瘦小的杜树旺,骨子里却有着一股男子汉的豪气,他不但没有被吓到,反而更坚定了把市场做好的决心。他引导企业、农户、经纪人加强联合,三方面互惠互利,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从无序竞争向合作共赢转变。通过成立协会、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产品购销、储藏、保鲜、运输,发展直销配送和连锁经营,做到销售的四统一,即“统一宣传、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品牌”,逐步培育了一批农业名牌产品,提高了市场知名度。目前,汤阴县食用菌已经占到武汉、上海等市场销售份额的90%,为农民增收致富打开了广阔的大门。
    杜树旺不是一个口若悬河的空谈家,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实干家。为了保护食用菌产业稳健发展,他殚精竭虑,日夜思量,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工作之余和节假日,别人去打牌,喝酒,他却还在办公室忙碌或下乡培训指导。对家庭没有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职责,妻子生了病,他顾不上照看,孩子要考学,他没有时间辅导。回忆当时开拓市场的情景时,他只对记者感叹道“那就像一场战争”。

    循环经济 小蘑菇长成了大产业
   为建立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条,杜树旺去山东引进了双孢菇技术,这一技术使昔日被弃如敝屣的木糖废渣、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得到循环利用,农村大量的鸡粪和麦秸发酵培养食用菌,增加了营养成分,由原来1平方米产7公斤到现在产14公斤,利润翻倍。
  任固镇农民晁庆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种植了一个棚,发展到目前4个大棚,年收入达7-8万元,由原来的贫困户变为现在的富裕户。
  内黄县农民王志军酷爱食用菌种植,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想开发研究食用菌新品种,但由于资金不够,又缺乏场地,想发展没门路。杜树旺得知后,帮助他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00多万元,为他选址,在技术上无偿为他服务。使他在白营乡建成了5亩食用菌研究基地,组建了汤阴县食用菌研究所,并建成安阳市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安阳市唯一一家食用菌研究推广机构。
   食用菌产品质量快速提高,全县标准化生产水平也迅速提升。韩庄乡、白营乡、宜沟镇3个基地分别通过河南省无公害产地认定,韩庄乡白色金针菇、白营乡白灵菇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汇元蟹味菇获得有机产品认证,成为河南省食用菌行业唯一的有机食品。链条长了,全县形成了“玉米种植→玉米芯→木糖(醇)→木糖渣→食用菌→菌渣+鸡粪→有机肥还田”和“麦秸+鸡粪(牛粪)→食用菌→菌渣→有机肥还田”两条食用菌循环经济链条,每年转化木糖渣2万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8万余吨,促进了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多层次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改变了原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模式,实现了循环低碳化。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作为汤阴县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推进器”,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济发展。2009年全县GDP达到98.7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133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增强,提升速度稳中有快,成为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县。
   耕耘换来了收获,杜树旺先后被评为“省食用菌先进工作者”、“省服务三农优秀专家”、“河南省劳动模范”等。面对荣誉,杜树旺说:“人一生可以做很多事情,但能干好一件份内应做的事情足矣。我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农民服务,看到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就很充实了。”
   青青小草,妆点大地的葱茏;滴滴露珠,折射太阳的光辉,杜树旺以普通农业科技工作者扎根农村、投身农业、心系农民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改良种植技术适合本地,武汉珍稀食用菌春季迎丰收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同样也是丰收的季节。武汉市多家食用菌种植合作社的大棚内,大球盖菇(赤松茸)正迎来丰收。

0评论2023-04-111234

黑龙江省组团参加大球盖菇栽培技术高级研修班
2023第二期全国大球盖菇(红松茸)栽培技术高级研修班开班进入倒计时,本次研修班报名接近尾声,黑龙江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支持十余名省内从业者组团参加本次研修班,旨在提升黑龙江省大球盖菇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增加种植户风险防控意识,有效降低种植风险,此举获得报名学员的点赞,易菇网就此电话采访了黑龙江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首席科学张介驰,就黑龙江省大球盖菇产业发展情况、省内栽培资源优势、体系支持政策等问题进行对话。

0评论2023-03-311192

国际科学院院士刘永学发出“一带一路”食用菌-银耳科学倡议
国际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一带一路”科学技术协会执行主席刘永学近日向全球发出“一带一路”食用菌-银耳科学倡议

0评论2023-03-291261

广旺农业:打好产业牌 唱好发展戏
立足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食用菌产业基地,广旺农业已逐渐成为卢氏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点龙头企业,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达成技术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发食用菌种植、品种培育、加工等新技术。

0评论2023-03-16648

山西吕梁人大代表刘志伟:食用菌产业为乡村振兴添动能
“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固牢高质量发展的全域底板,筑牢产业根基,培育壮大食用菌等农业重点产业链……”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关于乡村振兴方面的重点工作部署让山西千帆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吕梁市人大代表刘志伟代表倍感振奋。

0评论2023-03-15631

山东巨野:从卖产品到卖技术 木耳吊着种托起致富梦
初春时节,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田桥镇的昶鑫种植专业合作社黑木耳大棚里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将菌包首尾相连,串起来挂在棚顶上。

0评论2023-03-15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