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大棚种金针菇
VS
在工厂化的车间种金针菇
会有什么不同?
日前
记者来到位于海宁袁花镇的
浙江华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探究竟!
“去车间里看看就知道了。”一见面,公司总经理李世文笑着说。
走进第一个生产车间,就能看到皮带输送线上的原料经自动化的设备后装入一个个空塑料瓶内。完成装瓶的食用菌栽培瓶,经流水线运输出来后,机械臂将其整齐码放。
李世文说,食用菌栽培瓶里面装的是配好的培养基,主要原料有玉米芯、米糠、麸皮等十余种农作物下脚料。从装瓶到采收,金针菇需要历时50天左右的生长周期,包括瓶装、灭菌、接种、养菌、搔菌、生育等多环节。
区别于传统的金针菇种植,工厂化模式改变了以往金针菇“靠天吃饭”的问题,实现全天候种植、全年不间断生产,并且产品质量完全可控。这背后,是工厂化带来的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设备在精心“呵护”。
打开一间育菇车间,一阵冷意袭来。金针菇生育期的温度较低,最低只有5℃。传统种植下,金针菇夏天怕热,冬天怕冷,适宜的生产环境很难人为调控。工厂化种植后,通过制冷、新风、光照、加湿等数字化环境控制系统,金针菇始终处于恒温恒湿的最适宜环境中。
“湿度调控上,育菇车间采用超声波加湿,雾化颗粒更小。”李世文介绍。如果雾化颗粒大,长时间留在金针菇菇体表面,会严重影响品质。”抬眼望去,一层一层的栽培床架上,培养瓶密密麻麻地摆放着,里面的金针菇长势喜人。
智能化场景随处可见
从育菇车间出来,发布君来到了包装车间,这里也有智能化的场景:成熟的金针菇经流水线送至包装车间后,3台机器人伸出长长的手臂,将培养瓶里的金针菇自动采摘后切根,再经皮带线送到工人手中进行分拣和装袋包装。
“每个机械臂至少能为我们省下3至5人。”李世文告诉发布君,“这个月开始,基本每天出菇15吨销往浙江本省,后期满产后将辐射上海、福建等华东市场。”
其实,在金针菇各生产车间内,智能化场景随处可见。比如,在瓶装车间,采用定制化设备,实现原料精准投放装瓶,保证了每瓶出菇重量维持均匀的水平。又如在灭菌后、冷却接种环节,这里打造了万级的洁净车间。
金针菇“智能造”的背后,有着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在支撑。当天,发布君来到品控室,质量检验员戈瑶正打开一个培养瓶,取出一勺原料放进检测仪,认真检测各项数据。像她这样的技术人员,有20人左右,从原料入场检测、整个生长过程数据监测、采收包装和产品检验等多方面为金针菇品质保驾护航。
工业化思维生产农业,实现了金针菇“智能造”。据悉,今年项目投产以来,已吸纳130多名当地村民就业。如今,这个数字化工程正朝着日产金针菇70吨的满产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