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余洋:黄金针菇褐变机制及其防控研究

2024-08-06 17:290易菇网

2024年6月14-16日,全国平菇产业技术研讨会和沪川食用菌学科青年学术交流会上,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余洋博士作了题为“黄金针菇褐变机制及其防控研究”的报告分享。


黄金针菇作为四川地区的特色食用菌品类,不仅风味独特、售价高于传统白色金针菇,而且在全国市场份额中占据重要地位(约占全国黄金针菇市场的90%)。然而,尽管其市场潜力巨大,能够有效缓解白色金针菇种源依赖进口的问题,但目前市场占据率仅为5%,主要受制于严重的褐变问题。褐变不仅导致金针菇商品性显著下降,还极大地缩短了其货架期,影响了市场接受度。 

针对黄金针菇的褐变问题,余洋博士指出,当前关于黄金针菇褐变的研究存在诸多空缺,如影响褐变的因素不明确、褐变反应类型及色素合成途径未完全揭示、抗褐变品种选育缺乏有效靶标、采后保鲜策略缺乏共识等。

随后,余洋博士通过一系列深入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结论:

1、评估褐变程度的方法建立

建立了基于LAB值测量的评估方法,该方法能够准确地进行不同批次样本间的褐变程度比较,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2、褐变机制揭示

研究发现,在氧化应激条件下,黄金针菇的细胞膜发生过氧化降解,泛素介导的蛋白质水解和核苷酸降解加剧,细胞完整性受到严重损伤,从而加速了褐变反应的发生。这一发现为理解黄金针菇褐变的生理生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

3、抗褐变靶标蛋白的鉴定

通过实验鉴定出调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候选靶标蛋白——2个酪氨酸酶和1个漆酶。这些靶标蛋白的发现为抗褐变品种的选育提供了重要靶标。

4、多巴黑色素合成途径的确认

解析了引起黄金针菇褐变的酶促褐变反应通路,确认以酪氨酸代谢途径的上调为基础的多巴黑色素合成途径是黄金针菇黑色素合成的主要途径。这一发现为理解黄金针菇色素合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关键证据。

余洋博士的研究成果不仅为黄金针菇产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操方法,还通过理论支撑为开发褐变防控方法指明了方向。他们证明,通过主控氧气浓度、降低酚酶活性以及提高抗氧化能力等措施,可以显著抑制黄金针菇褐变的发生。这些发现为金针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悉,本次会议由由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中国菌物学会联合主办,中国菌物学会食用真菌专业委员会、易菇网承办,中国农学会食用菌分会、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对推动平菇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沪川食用菌学科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报告内容可上食用菌在线学习平台蘑菇通观看。

蘑菇通网址:https://www.mogutong.com/

或打开蘑菇通公众号—全部课程—观看课程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