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20万亩棉籽壳变废为宝 敦煌食用菌实现周年生产

2012-10-11 10:200酒泉日报

       牛羊饲料成了致富宝
     “过去在敦煌农村,棉籽壳充其量是牛羊的饲料,没有用于平菇种植原前,附加值很低。”熟悉农村的敦煌电台记者刘学智说。敦煌是甘肃省棉花生产的主要基,全市每年棉花播种面积均在20万左右,平菇生产的最佳原料棉籽壳来充足,发展平菇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源优势。
     “敦煌平菇产业规模近年来能够不扩大,主要原因就是平菇生产的门槛低,平菇在生产管理和要求的技术含上相对其他食用菌来说,具有投入、管理方便、技术含量低等特点,特别宜于资金不多、有闲散庭院和富余劳力的农户发展;生产原料来源充足,菇生产需要的原料棉壳实现就地采,降低了生产成本。”敦煌市农业广播械化学校农艺师龚彩霞如是说。
      作为《敦煌平菇周年生产技术试研究与示范推广》科研项目的“领衔人”,龚彩霞在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组织实施中,与敦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姜生林一道,首先看到了原料足、前景好的市场潜力,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绿色通道。
      那么,敦煌平菇产业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呢?参加科研项目的技术人员分析说,目前严重影响平菇产业的主要因素是,敦煌冬季气温过低和夏季气温过高,导致发菌、出菇困难,不能实现周年生产。同时由于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导致敦煌市场平菇供应很不稳定,价格大起大落,严重影响了市场消费和菇农的生产积极性。同时,没有实现立体种植间作套种,设施栽培空间浪费大,单位土地产出率低。

       找准症结巧破难题
     “通过进一步试验示范新品种,探索栽培新模式,是解决当前困扰敦煌平菇产业实现周年生产的主要技术难题。”敦煌市农业广播机械化学校校长、高级农艺师闫述祥说。
       为了解决敦煌平菇生产中越冬越夏栽培难的问题,使敦煌平菇生产实现周年生产、均衡供应,科研项目组的技术人员从2008年到2009年,针对制约敦煌平菇产业的技术性难题,先后开展了日光温室平菇冬季与越夏栽培品种筛选试验、二代日光温室黄瓜间作平菇、辣椒套种平菇、西瓜———平菇高效栽培示范、平菇半地下式菇房反季节越夏栽培试验等以抗病高产新品种筛选、反季节越夏和越冬栽培技术、立体栽培技术为重点研究内容的试验示范17项,总结出了适合敦煌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的《敦煌地区平菇周年生产栽培技术要点》。科研项目组对平菇不同温型品种鉴定试验上,引进不同温型平菇品种20多个,通过调查分析了不同品种生育期、温度适应性、生物学转化率、商品性、抗病性等课题,经过反复试验,筛选出了适宜敦煌冬季气候条件下进行日光节能温室栽培的5920、灰平719中低温型品种,适宜越夏栽培的高抗新丰、优平680和1290高温型高产、抗病、优质菇品种。

      废料变宝的华丽“蝶变”
       经过近5年时间的实验,敦煌平菇周年生产技术试验科研项目组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敦煌农村掀起了棉籽壳种植平菇的热潮。一时间,“变废为宝、增加收入”成了村头巷尾最热门的话题。平菇半地下式菇房反季节越夏栽培、日光温室冬季栽培平菇技术示范、阴阳结合型日光温室西瓜———平菇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平菇室外发菌室内出菇越夏栽培技术示范等试验示范项目,不仅探索出了新的栽培模式,解决了在敦煌盛夏和隆冬季节,平菇栽培无法发菌、出菇,易受杂菌污染、栽培风险高的问题,而且实现了平菇周年生产降低了平菇生产的风险,增加了菇农收入。与此同时,平菇污染料袋再利用技术试验,实现了因杂菌污染而导致发菌失败污染料袋的二次利用,进一步降低了平菇栽培风险;室外发菌室内出菇越夏栽培技术试验,实现了利用简易菇房在敦煌盛夏无需辅助制冷设备的情况下进行平菇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尤其是在日光温室平菇间作套种立体栽培技术示范上,科研项目组开展了不同模式间作套种立体栽培技术示范等试验示范3项,使温室亩效益达到3万元至5万元,为敦煌高产田创建工作做出积极贡献,辐射带动,促进我市日光温室产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通过敦煌平菇周年生产技术试验科研项目组的试验示范,近两年来,累计示范推广1150亩,实际年均亩增收为2100元,累计为农民增加收入达241.5万元。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