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崔在自己的“蘑菇洞”里。卢成凤 报道
花可以自己在家里种,但要说蘑菇也可以在家里种,就不多见了。“崔蘑菇”现在就整天吆喝这事:蘑菇一样可以自己在家里种。
“崔蘑菇”大名崔长玲,老家花乡青州。来自花乡的崔长玲却不种花,与食用菌打了20多年交道。12月10日,记者在济南市二环南路附近的一个“蘑菇洞”里见到他时,他随手往地上一抄,就抄起一簇新鲜的蘑菇说:“看看,今年的第一茬双孢菇。”
创造环境条件的“艺术”
老崔的“蘑菇洞”其实是一段开在半山腰的防空洞,是个半拉子工程,久不利用,湿气很大。面积有一万多平方米,老崔9月份接手,到现在只用了两千多平方米。
“崔蘑菇”的名号不是白叫的,老崔在业内那是“大拿”,也经常在电视上的农业节目里露面,省内不少食用菌种植主是他的学生。
“种植食用菌的技术,其实就是创造环境条件的‘艺术’,只要创造了适宜食用菌生长的环境,不用管它,自己就呼呼往上长。”“大拿”说话就是不一般。“像这个防空洞,夏天最高气温在19度,冬天最低气温在14度,通风又好,最适合双孢菇这一类的恒温菇生长,在这个防空洞里长一天,能顶大棚里长三天。”但老崔说,你得懂行才行,他的一位同行也在防空洞里种蘑菇,几年赔了上百万。
“蘑菇种类不同,习性也不同。”老崔说:平菇、香菇、金针菇等需要温差,不然不长;鸡腿菇、猴头菌、双孢菇等喜欢恒温,不需要光线,但需要通风。
工厂化种植难挣钱
“蘑菇在防空洞、山洞里种能获得效益,主要是环境控制成本相对较低。除此之外,就只适合农民家庭种植,工厂化生产、规模化种植蘑菇,很难挣到钱。”
老崔给记者算了笔账:工厂化种植,从进料到布料、撒菌种,再到采蘑菇、运出去等,哪一步不得雇人?还有电费:农业生产用电一般在0.5元一度,高的到了0.7元一度,这都得打入成本。而农民自己家庭种植,很多方面可以不花钱,很多能自己动手的事,就不需要雇人了。
“所以,农民种个蘑菇棚一年能挣4000元,而工厂化种植一个棚甚至会倒赔1000元。除非是列入上级部门的产业化项目,很多蘑菇项目赚的只是国家项目补贴。”
“其实省内很多地方都在山洞里种蘑菇。”老崔说,“比如青州、临朐、泰安,我都去看过,条件不错,但是他们的技术人员还没掌握要领,目前效益也不怎么好。”
蘑菇栽培文章多
“你们见过盆栽花、盆栽韭菜,但盆栽蘑菇你们见过吗?”老崔一边领着记者往“蘑菇洞”里走,一边给记者“卖关子”。
“蘑菇洞”里边是东西向的,东头有个南北向的大通道,地面上铺满了料,密密麻麻的双孢菇已经从土里钻了出来,白生生的,看着喜人。进来的路上,记者看到路旁码放着整整齐齐的白色泡沫塑料箱足有上千个。老崔说,这就是家庭栽培蘑菇的工具。
老崔领我们去了西边那个通道,接近最里边的一个朝南的半截通道里,平放着一些这样的塑料箱,箱里已经铺好了蘑菇栽培料,表面覆的是泥碳土,湿润的土里已经钻出了大大小小的双孢菇。
“现在人们追求的是绿色、无公害,我们给配好土和肥料,发好菌丝,运一箱回到家,洒点水,就能一茬接一茬地采蘑菇,绝对的无公害,还有一份收获的快乐在里面,不错吧?”老崔说。
“我这一箱能产十五六斤蘑菇,你自己算一算,以现在超市里的价格,产值是多少?”老崔乐呵呵地说,“济南市有多少有栽培蘑菇条件的家庭?亲手采摘自己种出来的蘑菇,对这些家庭的大人孩子来说,又是怎样一种乐趣?”
地下农场、家庭农业……老崔没说这些,但他现在做的,就有这个方向。周末不去“开心农场”种菜收菜,而是到“蘑菇洞”采蘑菇,这样的事恐怕对孩子们就是个不小的诱惑——这,又有了农业旅游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