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南陵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启示

2004-09-15 00:000中国食用菌

南陵县食用菌种植从1994年起步,但真正发展是近两年的事情。2001年,全县食用菌面积仅有143万平方尺,2002年发展到518万平方尺,2003年已形成1000万平方尺的规模,产量约1万吨,直接产值3000万元,加工产值达到7000万元,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约有5000人,产业规模初步形成,成为该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一个亮点。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南陵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明显呈跨越式发展态势。在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不少地方走了弯路,有过失败的先例。但南陵县却一路高歌猛进,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做出了成功尝试。那么,南陵县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在县食用菌办公室,记者看到了近日下发的《南陵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壮大食用菌产业的意见》,意见在壮大食用菌产业应坚持的5条原则中,第一条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市场,适应内外贸易发展的需要”;第五条是“坚持尊重市场规律和农民意愿”。第一条说的是市场,最后一条说的还是市场。
    
       市场经济,竞争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立足,就必须弄清楚自身的优势,南陵县发展食用菌产业正是建立在对自身优势、对市场需求有着准确认识的基础上。南陵发展食用菌产业比较优势十分明显,首先是恰逢产业转移的机遇期,浙江嘉善等发达地区的食用菌面积在萎缩,今后几年是抢占上海市场的极好时期(除嘉善外,该县是离上海最近的双孢菇基地);其次是区位优势明显,该县鲜菇上市时,北方蘑菇已下市,南方蘑菇尚未上市,存在市场时间差。该县劳动力资源丰富、稻草等原材料价格相对较低。
    
       利益是最大的推动器,这无形中激发了菇农发展食用菌的积极性,推动了整个产业规模的扩张和竞争力的提升。家发镇永林村村民闵后田,1998年投资1万多元,培育了2万袋平菇。2001年投资近5万元,从芜湖、南京等地引进原种,发展毛木耳、红木耳5万袋,一年可收益五六茬,每袋利润有1.5元。在闵后田的示范带动下,永林村有一批农户开始种植平菇、红木耳等,每户都在6万袋以上。全村仅种植食用菌就增加收入100多万元,小菇子撑起了“富民伞”。 有产品无销路,这往往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大难题,而南陵县却很好地实现了产销对接。为确保高峰期蘑菇能卖得出去,在2002年安南生产加工蘑菇罐头的基础上,该县新发展了国清、诚信、土老冒、广农、永丰等一批初具规模的盐水菇加工企业,使日加工能力逾400吨,同时有几十名营销人员(企业)活跃在各大城市,扩大鲜菇市场份额;鲜菇上市时,包括九发集团在内的一二十家外地企业在该县收购蘑菇,对消化高峰期蘑菇起了决定性作用。
    
       要形成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光靠农户自发行为显然不够。县政府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尊重群众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该县千方百计做好引导示范工作,在技术上,注重借鉴外地经验,加大技术引进和培训力度。仅去年县政府就组织了4批菇农外出考察,学习新技术;与上海食用菌研究所签定长期合作协议,聘请专家讲授技术,培训菇农。2003年全县建立规模达10万平方尺以上食用菌示范片25个,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以上信息由芜湖日报社提供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