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科技正在“孵化”常山食用菌产业

2004-09-16 00:000中国食用菌

昔日名躁全国的常山食用菌产业,如何重焕生机?9月1日上午,在 该县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菇棚里,常山县委书记黄锦朝邀请食用菌龙头企业主、大 户和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开起了“诸葛亮会”。
    
     上世纪80年代,常山县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以后逐渐低迷。近几 年,县里予以积极扶持,这一产业得到了恢复性发展,成为该县三大农业支柱产业 。去年, 全县栽培量4500万瓶袋,产值1.2亿元。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就是县里营 造的产业“孵化器”。
    
     这个科技示范园区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建设标准化菇房35000平方米,工厂 化周年栽培大棚1000平方米,实验大楼1600平方米,引入5家龙头企业,形成集科 研开发、菌种生产、栽培示范、技术培训和产品加工检测为一体的优质高效食用菌 生产基地。解决了先进技术难到位、产品质量标准难规范、大订单难履行等问题。
    
     秀珍菇是园区引进的10多个珍稀食用菌品种之一,栽培量达到1200万瓶袋。由 于实施了标准化生产,常山秀珍菇质量好,产量高,在上海市场,很快从福建产品 独霸的格局中夺得“半壁江山”,并主导着市场行情。黄锦朝高兴的说:“食用菌 园区就是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龙头企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投资大、技术要求高 、农户难生产的高中档珍稀品种上,依靠科技,量质并举,提高常山食用菌市场竞 争力。”
    
     在园区里建设的智能化菇棚,是食用菌生产模式的一个历史性突破。它能控制 各种食用菌生长环境,食用菌装瓶装袋、灭菌接种、搔菌挖瓶等工序也采用机械化 操作,实现了食用菌周年化生产。下个月,菇棚将实行招投标,投入生产。
    
     “碧盛菇业”老总叶新春显得有些无奈,由于资金实力有限,企业规模小,难 做大。黄锦朝给他支招:树立开放、合作新理念,引进外地资金、民间资金,走合 作做大路子。同时,龙头企业之间也要整合资源,加强联合。叶新春颇受启发,当 场与新昌乡绿玲珑专业合作社的廖红俊商定,为廖红俊代培100万瓶袋菌种。
    
     “龙头企业要真正起到带动作用,发挥自身市场、信息、技术等优势,带动千 家万户种植食用菌,带领农民致富。”黄锦朝说,要建立起公司+农户、专业合作 社+基地+农户等联合模式,充分调动广大菇农种菇积极性,实现双赢合作,“这 样,常山食用菌重振雄风才有坚实基础。”
    
     “县里下一步要专门研究出台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几家企业 、大户提出的意见、要求,黄锦朝嘱咐有关部门、乡镇加强协调,合力扶持,切实 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常山食用菌产业发展做好服务,使这一 产业真正成为一个“富民产业”。
     《衢州日报》徐良其 廖小兵
    
     2004年9月04日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