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在WTO视野中加快菌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2004-09-07 00:000中国食用菌

食用菌生产是山区一项高优农业项目是"白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闽西山区食用菌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生产力水平高。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一体化,有利于改善我国食用菌的出口环境,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菌业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生产基地,是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增长点。
       1、发展机遇
       食用菌口味鲜美,营养价值高,许多国家把荤食―素食―菌食作为最佳膳食结构加以提倡,食用菌产品的消费增长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我国"入世"在即,这将使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连接,过去对我国的一些限制和贸易歧视也将逐步消除。我国是世界上食用菌生产的大国,总产占世界总产的二分之一以上,在国际贸易中也有一席之地。
       随着人们对菌类食品具有"营养丰富,美味可口,防病保健"认识的提高,市场消费量将逐年增加,这些无疑给食用菌生产开辟了广阔的天地。食用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入世"之后,食用菌产业是农业参与国际市场贸易中最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无论是资源、技术和价格,我国食用菌的比较优势明显,山区农村发展菌业面临一个新机遇。
    
       2、发展机遇
       2.1菌业生产资源丰富。(l)闽西具有优越的中亚热带气候条件,适宜生产优质食用菌,同时,还有许多可食用的野生菌类待开发利用。(2)原材料充足,大量的农副产品及林业产品下脚料和野草资源均可变废为宝,当作栽培材料。(3)劳力资源充裕,农村中大量剩余劳力可利用。
       2.2品种多样化发展。近年由袋栽香菇和蘑菇为主之外,还发展种植了毛木耳、金针菇、猴头菇、平菇、凤尾菇、灵芝、竹荪、巴西蘑菇、高温蘑菇、灰树花、茶树菇、真姬菇、杏鲍菇、大球盖菇、茯苓、鲍鱼菇、红平菇、鸡腿菇、草菇等20余个品种,形成了一品为主,多品种系列开发的格局。
       2.3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低海拔地区覆土地栽夏菇,是香菇生产的一项新技术,闽西经过多年探索,已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形成了一套完整栽培技术。同时,引种鸡腿蘑、台湾白背毛木耳、茶树菇、高温蘑菇、巴西蘑菇、杏鲍菇、灰树花等,均获得成功,实现了新品种引进和栽培技术的突破。栽培模式上,实施了菌粮、菌茶、菌林、菌果间作等各种形式的立体栽培,并朝"二高一优"方向发展。此外,由于技术不断进步,在制袋成功率、生物转化率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2.4规模化、专业化初步形成。一九九九年龙岩全市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1.8亿袋(折合累计数),总产量(干品)1.47万吨。各地根据地域特点,逐步优化品种布局,形成"南草北木"。的格局,并发展形成一批栽培300万袋以上的专业乡和栽培50万袋以上的专业村。
       2.5经济效益逐步提高。经过近几年的市场开发和技术创新,食用菌生产效益逐年提高,菌业成为效益高、见效快的新兴产业。如武平十方镇集贤村刘仰华种蘑菇550平方米,产量达6000公斤,产值3万元,纯收入2万多元;东留乡大联村油心地自然村种植地栽香菇10多万袋,每袋产值5元左右,人均增收1000多元。
    
       3 发展对策
       食用菌产业发展必须紧跟市场导向,巩固主栽品种,加快发展珍稀产品,实施名牌战略,创新栽培技术,拓展菌草栽培,坚持"专业化、集约化、园艺化、省力化",增加总量,提高质量,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把菌业调大调新调强,使闽西食用菌产业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3.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一个产业要持续发展,既要政府重视、引导,又要制订好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做好宏观调控,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动态平衡;根据区域分布特点和市场,安排品种周年化生产。
       3.2适应市场需求,开发特色产品 由于消费观念的变化,一些新特菌类具有独特的风味和特殊的保健功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例如,茶薪菇,具有鲜嫩脆爽的适口性,又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的保健功能;如姬松茸,具有治痔疾的奇效;此外,新登96蘑菇、鸡腿菇、杏鲍菇、新鲍、长寿菇、虎奶菇等,市场价格好,成为蔬菜消费新热点。应瞄准市场,开发新特产品,作为山区农村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重点扶持发展。
       3.3加速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 一是加快引进新良种和优良菌株,做好试种示范,办好菌种生产基地,积极应用新良种。二是大力推广反季节栽培技术,着重抓好覆土地栽生产栽培模式和大棚栽培花菇模式,努力降低污染率、烂筒率,降低生产成本。三是积极示范推广菌草代料栽培新技术废筒再利用的新循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提高菌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四是着力搞好科研开发、培训,使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3.4扩大生产基地,形成规模效益 扩展长汀、武平、新罗、连城、上杭的香菇生产基地,调整结构,积极推广粪草生菌类;引导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开发珍稀品种;金融、技术,供销部门着重扶持食用菌大户;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培植食用菌专业乡村、专业场,以规模促发展,形成产品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区域经济优势。
       3.5开发国内外市场,构建新兴主导产业 发挥"科技十品牌十市场"的优势,加大创品牌、创名牌的力度,从产品包装、质量等方面创特色,创建闽西食用菌名牌产品。只有走技术密集的内涵型增长方式才能真正提高品质和效益。今后应重点解决产品质合问题,外观质量需在品种、生产技术、产品等级、包装和贮运等方面下功夫,内在质量主攻营养、安全和适用。尽快生产一批新特菌品投放国际市场,进一步拓展国外市场,争取直接对外出。同时,应以面向广东市场为主,利用地区差异和资源、条件优势,开拓国内市场。壮大发展农民营销队伍,组建食用菌专业市场,努力扩大食用菌的销售量,把食用菌产业发展成为闽西农村的主导产业,成为加入WT0之后的重要出品创汇产业。
       3.6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菌业集约化水平 食用菌产业发展必须加快发展龙头企业,建立"龙头;公司十基地十农户"、"专业市场十农户"、"中介组织或协会十农户"的生产模式形成产业化经营机制。对此,应通过增加投入、强化素质、优惠扶持等办法,逐步建成2-3个管理水平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经销能力强的食用菌龙头企业。发挥其拓市场、带基地、连农户、搞加工的作用,推动菌业发展。
       3.7搞好菌产品深加工,挖掘市场潜力 闽西菌业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为了提高品质档次、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必须面向市场,搞好菌产品深加工,兴办保鲜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终极产品,并使产品尽快转化为高档商品或绿色食品,争取上外国超市,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3.8抓好配套建设,加快菌业发展
       一要抓好建立菌用林生产基地和菌草生产基地建设。主要生产县区,如长汀、武平、连城、新罗区,应加快兴建连片菌用林和种植象草等野生资源,由林业部门统筹实施菌用林营造规划,为菌业发展打好基础,保障菌业可持续发展。
       二要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信息网络建设、菌种场(厂)建设和产前、产中的资金、技术服务。确保生产基地规模化生产,提高菌业整体效益。
       三要加强我市菌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营业的整体素质及综合效益。"入世"后,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将有利于引进国外资本、技术、设备及管理等生产要素,改造传统陈旧模式,生产出口菌类产品。同时,也有可能实现各生产要素从接受转移到向外转移、援外服务创汇。
       四要加强菌政管理。各地食用菌办应按国家、省有关食用菌菌种管理的要求,尽快做好原种、栽培种菌种场(站)生产许可证、销售许可证、菌种合格证的审定、发放工作,使菌种质量符合要求,确保种植户的利益不受损害,菌业健康发展,使菌政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来源:闽东食用菌信息网 王海明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