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源公司成立4年多来,利用政府颁布授予的称号和荣誉大肆行骗,但三门峡市政府、陕县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似乎并没感到自己有太多的责任。陕县一位副县长在接受采访时,不断表白这样一个观点:“市场经济条件下,你说一个公司的行为,政府有什么办法去制约?”
张湾乡一位干部告诉记者,段学义肯定有后台。“他欺骗群众的事暴露以后,我当面告诉段学义:你要骗人就搬出张湾,不要丢张湾人的脸。段学义却威胁说,我是市属企业,你张湾乡管不了我,你干涉企业的正常经营,我明天就到县里去告你!我本来想吓他一下,让他收敛一点,谁知道让他把我吓住了!”
“一窝天麻一罐银,天麻成了聚宝盆。”三门峡市森源食药用菌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段学义把种天麻的好处吹得天花乱坠。“大家都想靠种天麻致富,谁想到竟然血本无归!”天津人吕秀娟谈起自己受骗种天麻过程至今心有余悸。
2000年7月开始到今年4月,河南省三门峡市食用菌研究所、三门峡市森源食药用菌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森源公司)利用夸张的宣传,诱骗全国诸多省市致富心切的农民群众种植天麻和其他菌种。许多群众投入了大量积蓄、付出艰辛劳动后,致富梦变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7月中旬,在三门峡市陕县记者了解到,到目前为止,至少有黑龙江、吉林、新疆、天津、湖北、湖南、四川、安徽和山西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群众受骗,被骗钱财数以百万计。
劣质天麻种坑惨农民
最早受骗的是森源公司所在地张湾乡的群众。该乡芦村村民张健民一边用铁锨掘出埋了4年已腐朽的种天麻的菌棒,一边向记者介绍情况。2000年,三门峡市把芦村所在的九朵莲花山定为观赏农业示范园区,森源公司承担食用菌系列的示范任务。三门峡市食用菌生产管理办公室一位姓水的主任到乡里推广天麻种植,说森源公司是其下属企业,公司总经理段学义是市里引进的科技人才,并承诺“群众每种一穴天麻,市里补贴20元”。段学义则向群众拍着胸脯称:公司提供菌种、技术,回收产品,一穴天麻保证让群众收入100元。
乡里召集全乡村干部开会,要求推广药用和食用菌,群众不想种。张健民说:“都倡导‘党员干部走在前,群众致富不困难’。为了带动群众种天麻,我和两名村干部到乡信用社贷款2万元,凑了35000元,加上政府每穴补贴的20元,租了二亩地,铺上30厘米的沙子,种了1300穴天麻。县里还在天麻地旁的墙上写着‘党员先锋工程’,很多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学习。”天麻种子落地后没动静,张健民等人多次给段学义打电话。段学义派一个妇女过来看过一次后,就再也没露面,手机也联系不上。几万块钱打水漂,一分钱也没见着。由于铺了一层沙,庄稼也没法种,这块地至今还荒着。柳村村会计杨占鳌大概是收益最大的天麻种植户了。可他投资1万多元种天麻,到头来却只换得森源公司一张白条。
最让村干部揪心的受骗户是村里的几户小浪底库区移民。杨占鳌说:“移民从外地刚搬到这里,村里为了扶持他们垫资1.4万元让他们种天麻,现在全赔了。”森源公司不仅骗群众种天麻,还骗果区群众用果树为公司制种天麻用的菌棒、菌枝。陕县原店镇寨根村村民史绍文与吕战军都是苹果种植户和养鸡户。2001年,二人各自砍了两亩正处在盛果期的苹果树,制成上万斤菌棒、菌枝。忙碌了一年,史绍文种的天麻收入了63元;吕战军分文未见。骗完了当地群众,森源公司又把触角伸向外地。2002年,山西省吕梁市电业系统下乡扶贫,森源公司到此与科委联系搞天麻示范推广。据吕梁市电业局局长梁恩明介绍,市电业局的扶贫点―― 临县南庄村是贫困村,村支部书记与段学义签了天麻种植合同。电业局的扶贫款和群众总共投资了30多万元种天麻,最后基本绝收。梁恩明说:“我们搞扶贫,段学义却来行骗,简直是坏良心!”2003年5月13日,段学义又在四川广安市成立了森源公司驻四川广安技术推广站,聘任伤残军人贺俊鸿为站长。贺俊鸿投资近百万元,租了170亩地,雇用17位民工,种了300穴天麻和柴胡、白术、山茱萸、灵芝等药材。天麻烂在地里,其他种子也不发芽。接受电话采访时,贺俊鸿说:“绝收是种子问题。卢氏县的种子大都用开水泡过,森源公司没有能力生产,段学义家是卢氏的,他卖的种子大多出自此地。”
湖北随州市下岗职工周彦明筹资3万元种天麻,全部绝收,造成10多万元的损失,周彦明的双亲两次欲服毒自杀,孩子因此辍学。周彦明说:“他们给我提供的是杨树棍子,说这就是种植天麻的菌棒。”采访中记者找到惟一一家与森源公司合作种天麻成功者,但是他们也没逃脱被骗的结局。他们是新疆乌鲁木齐达坂城区达坂城镇红山嘴子村的李镜和耿守福。2002年5月,二人根据森源公司印制的宣传小报找到三门峡,投资近6万元在森源公司的院里种了500穴天麻。在公司的帮助下,天麻种成了,但段学义把二人种成天麻的事当成行骗的幌子,到处宣传天麻在新疆落户成功,并阻止二人收获天麻。到2003年底,天气很冷时段学义才同意他们挖天麻。二人挖了1350公斤天麻,但森源公司不履行当初的合同,拒绝收购。李镜说:“投资几万元,种了一年半,我们只卖了400多元钱。”
- 黑皮鸡枞菌撑起村民“致富伞”
0评论2025-01-04
- 屏南:解锁“靠山吃山”新方式
0评论2025-01-04
- 小小黑木耳 铺设致富路
0评论2025-01-04
- 鹿茸菇“住”进智慧方舱
0评论2025-01-03
- 循环之美:稻菇轮作的冬日童话
0评论2025-01-03
- 一田五收 亩入万元 “稻再鸭菇”生态种养模式走向全国
0评论2025-01-03
- 乡村振兴路上的“菇”勇者——记桂林市临桂区退休干部王健
0评论2025-01-03
- 警惕!跟着网恋对象种灵芝能月入一两万?背后是一个涉案2100余万元的诈骗团伙
0评论2025-01-02
- 文成“智能方舱”实现首次尝试!
0评论2025-01-02
- 丽江·高原羊肚菌产业溯源大会举行
0评论2025-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