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七星关野角乡:高山出珍品!黑木耳撑起富民产业

2025-06-04 17:340?记者 夏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6月3日,清晨薄雾还未散尽,七星关区野角乡郎家塘村的百亩黑木耳基地已是繁忙一片。黝黑的木耳吸饱了露水,肥厚饱满,挂满了菌棒。村民手中的采摘筐迅速被填满,基地负责人郎涛快步穿梭其间,十分满意地说道:“这茬品质真不赖!”

去年,在贵阳打拼的郎涛从贵州大学了解到黑木耳市场的紧俏,便邀请专家前往老家郎家塘村实地查看种植条件。

“昼夜温差大,海拔适中,雨水丰沛,正是木耳生长的黄金带。”专家的一席话让郎涛瞬间有了种植的决心,随后他联系上织金森伦生物有限公司购买菌棒立即开始了种植。

“我们去年1月开始第一批种植,4个月就能收一季,一年能种植两季,今年雨水好,木耳每天都能收一茬。”郎涛介绍,公司按照每斤干木耳30元的保底价格收购,10斤鲜木耳能晒1斤干木耳,亩产值能达4.5万元。

郎涛介绍,为寻求更高的价格,已经着手联系网红开设网店,手续正在办理中。

丰收也点亮了村民的日子。基地里,45岁的郎家塘村村民郑德英正手脚麻利的采摘黑木耳,不一会儿就装满了一桶。“每天清早六点就开干,太阳一大就休息。光这一早上就能挣100多元!”郑德英笑着说,家里还有3亩地,增收务农两不误。

郎涛介绍,基地长期工人有20多人,采摘高峰时队伍壮大到70余人。按采摘量计酬,手快的一天能挣400多元,是周边乡亲增收的重要渠道。

产业拔节生长,离不开政府精准滴灌。作为七星关区首家规模化木耳种植基地,七星关区农业农村局食用菌专班技术员“隔三差五”就到田间送“种管妙方”,为品质保驾护航。当地乡政府也在积极协调资金,为基地钻井取水,解决发展的后顾之忧。

引领示范效应正在邻近土地辐射。沙拉槽村党支部书记徐德坤紧跟步伐种下20余亩黑木耳。

“今年老天赏饭,雨水足。”他喜不自胜地算账:“第一茬湿木耳就收了8万多斤,全靠自己闯销路,整季30多万斤鲜木耳稳了!”

据了解,目前该乡已与贵州大学达成产学研合作,建立标准化黑木耳种植基地,全面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未来,将不断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前进,通过强化政策保障、科技支撑和服务效能,推动黑木耳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贵州七星关区:天麻产销两旺
走进七星关区放珠镇森茂林业专业合作社天麻加工车间,工人们正把采收回来的天麻进行分拣、清洗、蒸煮、切片、烘干,厂房外货车正等待着装货、外运,现场一派繁忙景象。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交通运输的逐步通畅,天麻呈现出产销两旺的态势。

0评论2023-01-14256

毕节七星关区:天麻产销两旺
走进七星关区放珠镇森茂林业专业合作社天麻加工车间,工人们正把采收回来的天麻进行分拣、清洗、蒸煮、切片、烘干,厂房外货车正等待着装货、外运,现场一派繁忙景象。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交通运输的逐步通畅,天麻呈现出产销两旺的态势。

0评论2023-01-10230

贵州七星关区:用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近年来,七星关区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林农增收的有效举措,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综合利用等为主的林下经济,让林下遍地“生金”用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0评论2022-12-20176

毕节:七星关区野角乡发展7200亩天麻纪实
从生态林到产业林,从守着青山喊穷,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从“怨山尤人”到依山靠山,野角乡充分挖掘当地生态资源,将“穷”山变“富”山,转劣势为优势,走出了一条以天麻产业为支撑的生态富农绿色发展道路。

0评论2018-12-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