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河南沈丘:小菌菇兴起大产业

2024-11-15 18:570经济日报

时下,正是香菇大量上市之时。11月10日,走进河南省沈丘县付井镇九里村生态食用菌生产基地的育菌大棚内,村民来往穿梭,忙着采收香菇。

基地负责人龚爱民是镇赫赫有名的“香菇大王”。“这次种了6万多袋香菇,眼下正在采摘的是第一茬。沈丘县城一家超市通过微信已提前订货。”龚爱民告诉记者。

望着基地一角自建微小冷库里临时贮存的1500多公斤小香菇和平菇,龚爱民的妻子齐军华说:“这些都是给客户提前采摘好的新鲜菇,马上就过来收购运走,微信转账,很方便。今年的平菇的售价一直稳定在每公斤12元以上,平菇的价格每公斤5块多钱,还都是上门订单收购,产品供不应求。”

前几年,龚爱民和妻子齐军华凭借着聪明的头脑、敢闯敢拼敢干的韧劲,流转村头10多亩薄地,盖起了13个标准化香菇、平菇大棚,并以外地木材加工厂和当地种田大户遗落的锯末、玉米芯为主,从事规模食用菌栽培产业,年均栽培原料20万公斤,收入达50多万元,当年就收回成本。现在,不仅建起了香菇、平菇临时贮存小冷库,还成立了家顺食用菌种植合作社。

“就拿香菇来说,一斤原料可以生可种出来半斤香菇,一个菌棒用原料4斤重,可产2斤香菇,最低售价12元。我们现在种植的香菇品种优、栽培周期短、菇盖大肉质厚等特点,深受众多批发商的喜爱。”龚爱民笑着介绍道,“现在的4个香菇大棚里码放有5万个菌棒,全部用半自动机械装袋,不光能节省成本,还能提供10多个就业岗位。”

“要想平菇效益好,就要在菌棒制作上下功夫。”齐军华说,为了实现平菇质量数量上水平,在菌棒制作上,她将玉米糁、麦麸和玉米芯等按比例加水打碎,再加生石灰发酵并打包成袋,之后进行高温蒸煮。

“俺空闲没事的时候在这里啥活都干,半年能拿一万多元。”村民杨秀英兴奋地告诉记者。

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沈丘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之一,每年种植小麦102万亩、玉米85万亩,年产麦秸、玉米等农作物秸秆2.5亿公斤以上。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平菇、双孢菇、金针菇等食用菌产业,先后举办各类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90多期,培训人员4200余人。目前,沈丘县年产各类鲜菇超4000万斤,助农增收1亿多元。(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