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蘑菇中毒已成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的首要原因!

2024-07-08 20:200

2024菌物多样性与功能研讨会于2024年5月在江西景德镇举行,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李海蛟副研究员分享了题为“中国毒蘑菇多样性与中毒防控”的报告。

毒蘑菇又称毒蕈或毒菌,是指人或畜禽食用后发生中毒甚至死亡的大型真菌。李海蛟副研究员从事蘑菇中毒防控工作十余年,组织开展多项蘑菇中毒防控与救治培训,积极推动毒蘑菇物种鉴定标准化,积极编写蘑菇中毒救治专家共识,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

李海蛟副研究员以扎实的数据为支撑,清晰地梳理了中国蘑菇中毒防控发展的轨迹脉络,点出了其中的开端、转折与发展,深入地分析了中国蘑菇中毒防控史的内在理路,最后介绍了中毒事件中多样的毒蘑菇。

李海蛟副研究员指出,中国目前报道的毒蘑菇有超过600种,约占世界总数50%。2003年以前,中国的蘑菇中毒事件多且危害严重,但新闻媒体对此的关注比较少,相应的报道少。在学术研究方面,毒蘑菇存在临床分型不完善、缺乏科学的物种鉴定和毒素检测标准、有效的救治方案和技术手段等问题。

中国蘑菇中毒防控历程的转折是致命鹅膏的发现。它是新世纪以来第一个发现于中毒事件现场的剧毒蘑菇。真菌学家杨祝良、李泰辉教授鉴定认为该种是一个新种,它被命名为致命鹅膏,于2001年正式发表相关论文。

重大中毒事件

2003年以来报告系统建设,体系建设,科学鉴定,标准化被提上日程,各项工作趋于完善,获得了可喜的成就。

防控方面,推动建立了由全国疾控专业人员、医生、蘑菇鉴定检测等专家组成的蘑菇中毒防控工作网络体系,使用电话或者微信沟通,在获得可靠毒蘑菇照片和中毒症状的条件下,几分钟内就可以初步确定毒蘑菇种类与中毒临床分型。

在中毒事件处置方面,建立完善了毒蘑菇物种鉴定方法并应用于中毒事件处置,使我国经过科学物种鉴定的蘑菇中毒事件从2010年前每年2—5起上升至目前每年300—600起,提高了几十上百倍!毒素检测方面,建立了十几种蘑菇毒素科学、精准、高效的检测方法,成功应用到蘑菇中毒事件中,已在全国各省市进行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2023年,蘑菇中毒跃升为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的首要原因。具有病死率高、地域性强、明显的家庭聚集性的特点,发生地主要以南方为主,尤其是西南地区最严重;发生时间相对集中,主要在夏秋季,不同地区略有差别;毒物谱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鹅膏属、红菇属、乳菇属、盔孢菌属、青褶伞属和环柄菇属等。

致命鹅膏

“2019—2023年,共参与处置全国30个省份2266起中毒事件,6046人中毒,111人死亡,整体病死率1.84%。成功鉴定出可以造成8种损害类型的220种毒蘑菇。”李海蛟副研究员分享了多种毒蘑菇的图片,逐一分析它们的特征、中毒类型、中毒症状等。

李海蛟副研究员完整报告内容已上架食用菌在线学习平台蘑菇通,欢迎广大同仁扫码观看。

九州尚书菌物科普夏令营将于2024年7月12—15日开启研学之旅。本次研学将在江西省南昌市,探访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菌物,跟随专家教授们的步伐,去发现和探索森林里神奇的菌菇,在乐趣和挑战并存的户外考察中丰富自然知识,等你加入,组团出发!

菌类爱好者、户外登山爱好者等欢迎报名参加2024年全国菌物多样性与系统学讲习班。

为了进一步推动菌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提高我国菌物学研究水平,经研究决定,由江西农业大学和中国菌物学会菌物多样性及系统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24年全国菌物多样性与系统学讲习班”将于2024年7月11—14日在江西南昌举行。

报名二维码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鞍山时评】自觉远离野生毒蘑菇
前不久,岫岩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深入多个乡镇,深入开展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科普宣传活动,劝导广大群众不采、不食、不买、不卖野生菌类,增强食物中毒风险防控意识。

0评论2023-10-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