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科企农”携手,打响古田银耳的品质翻身仗

2023-12-01 15:190福建日报

在“食用菌之都”古田县翠屏湖畔,从山顶往下看,上千个高山菇棚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与四周的湖光山色相得益彰。时下正值银耳收获的季节,走进菇棚里,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蘑菇如花一样绽放。

这里的60多处银耳培植基地、1066座高山菇棚,都是由福建古田康亿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手菇农搭建的。菇农罗丽娟对记者说道:“原来种银耳,技术、管理跟不上,产量低,品质等级不高,干一年也就挣点辛苦钱。如今大不同,在康亿达的带领下,我们培育出了‘金燕耳’!”康亿达工人正在罐装烘干的银耳。康亿达董事长陈清华介绍,多年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与康亿达“科企联手”,采用病虫害物理防控技术,有效保障银耳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基质营养优化,筛选出适宜银耳生长的栽培配方,研究预熟化银耳耐热菌芽孢杀灭技术等。在此基础上,康亿达推行“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联农带农发展模式,直接带动300多人走上致富路,促进银耳产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全程绿色栽培的挑战

在食用菌领域深耕30余年,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林衍铨带领团队,在灵芝、绣球菌等菌种研究领域成绩斐然。但他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和银耳结下这么深厚的缘分。

银耳在福建省内广泛种植,“物美价廉”是它的标签。“银耳是真菌伴生菌的代表之一,自然条件下,银耳必须与香灰菌伴生。这也意味着,银耳比其他食用菌种植难度更大。”林衍铨说,“另一方面,传统观念也严重制约着银耳产业往高端发展。”

陈清华对此感触颇深。

2017年,陈清华创立“金燕耳”品牌,在古田县翠屏湖畔海拔600~1300米的群山中设立银耳核心产区。但是,他马上就意识到发展银耳产业的重重困难。

产业链分散,是陈清华发现的第一个问题。“菌种培育、菌包制作、栽培……每个环节分得很细,都是不同的人在负责,导致发现问题也难以找到责任人。”

此外,银耳品质不稳定,要么有病虫害,要么质量不佳,种植户的技术也参差不齐。“这批的品质跟下一批的往往不一样。”长达半年的时间里,陈清华经常收到各种投诉,每天都很头疼。

品质不稳定,意味着产品不安全,自然也跟高端市场无缘。这也是2020年他找到林衍铨寻求良策的主要原因。

当时,林衍铨只问了一句:“你是真认真,还是假认真?”

“自然是真认真。”陈清华毫不犹豫。他并没有想到,因为这个“真认真”,后来需要付出上千万元的代价。

“我们必须走全新的高品质银耳发展道路。首先需要摸清楚哪些虫子喜欢银耳,从根源上找准‘对手’,方能有的放矢,拿出不施农药又能防虫的对策。”林衍铨说。

说干就干,陈清华第一个找的人,就是菇农罗丽娟。在古田县泮洋乡凤竹村的一个银耳大棚里,整齐排列的8层木架上长满了白花花的银耳。拨开一层层耳花,罗丽娟就能根据银耳长势、长相判断它们是否需要通风、喷水等管护。

当陈清华说“今年的银耳不需要打药”时,罗丽娟觉得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情,“银耳很香,会引来各种各样的虫子,为了保证它的产量,以往不可避免需要适当打药”。

“绿色+有机”模式种植的银耳成品

但“绿色+有机”模式种植银耳,决不能扯上农药。“所有损失我们来赔。”听到陈清华的这句话,罗丽娟才决定一试。而后,更多的菇农也加入到这场庞大的试验中。

“科企农”的共建共赢

2021年7月,省农业科学院与康亿达共建的“康亿达银耳产业研究院”挂牌成立。这是全国首家“科企合作”的银耳产业研究院。

挂牌之后,一场“大战”开始了。

林衍铨团队往返于田间与实验室,广泛搜集古田县目前所使用的银耳生产菌种,用不同的配方将不同的菌种放在实验室中培植,查看长势情况。“找到了!”在第27份材料中,团队初步发现了适合在古田生长的优质菌种。

与此同时,在罗丽娟等菇农的大棚里,蚕食银耳的虫子与日俱增。半年后,林衍铨团队找到了防虫新办法——给菇棚盖上不影响通风的纱帐,指导罗丽娟等菇农高频巡视,上手捉住“漏网之鱼”,才终于止住虫灾。

在这场试验中,人工成本、生产成本水涨船高。因为取消打药,菇农收成不到以前的一半。这些都需要陈清华来埋单,综合算下来,公司亏损达3000多万元。陈清华顶住了压力,“这时我才理解了林老师所说的‘真认真’。但我没有退缩,食品产业要长久,要向高端发展,就必须要保证食材的安全。”

经过两年多的艰辛探索,科学家、企业家、菇农的配合越发默契了。

根据银耳生长习性,林衍铨团队选择在不同海拔高度使用多种创新办法栽培银耳。如,冬春季在中低海拔区种植,夏秋季节在高中海拔区种植;培养基加入茶油籽壳、茯苓、莲子粉、桑葚枝等多种配料,同传统方法比,种出来的银耳口感更软糯绵滑,营养价值更高;采用病虫害物理防控技术,有效保障银耳产品质量安全等。

“我们陆续规范了银耳栽培季节、栽培场地选择及布局、菇房要求、原料要求、栽培配方,以及制袋、发菌、出菇管理、采收和病虫害防治等工艺流程,为提高银耳原料的稳定性、一致性以及可追溯性奠定了基础。”林衍铨说。

陈清华的步伐也迈得更大,从选种育种到培养基的研制,从菇棚的搭建到种植管理……他采取“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并逐步完成银耳行业首家全产业链布局,形成古田产业平台与深圳市场平台“双总部驱动模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此带动下,罗丽娟等菇农的种植技术更科学了,收入也更稳定了。“我们免费从康亿达那里拿菌种与养料包,在专业技术指导下培育,待银耳收获后按照约定价格卖给企业。”罗丽娟粗略统计,自家菇棚里4万株银耳,全程不打农药,虫害率还不到5‰。“以前追求产量,现在更追求品质。跟以前比,不仅风险更小了,价格还变高了。”据了解,3年前古田的鲜银耳价格在每公斤32元左右,如今已上涨至46元左右。

“去年,公司培植高山生态有机银耳1000多万棒,年产高山生态有机银耳3000多吨。”陈清华说,“合作菇农平均每户年收入15万~20万元,平均年增收6万~8万元,其中好的可达30万~40万元。”通过“科企农”携手,在这场高山上的银耳种植试验中,他打出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古田菌菇:跨越田间 迈向云端
以菌立县,是古田背靠优渥环境所拥有的自信,亦是历代菌菇人矢志不移的传承。自上世纪中叶以来,该县在全国率先掀起银耳、香菇、竹荪、黑木耳、茶薪菇生产的“五次浪潮”,朵朵菌菇是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之源。

0评论2023-10-1751

东帝汶考察团到古田县考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情况
日前,东帝汶农渔业部、东帝汶国立大学及WFP东帝汶国别办公室相关代表一行六人到我县参观考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情况,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国际处一级调研员李凯航、古田县副县长王留一、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研究员等人陪同参观考察。

0评论2023-09-2840

福建古田法院“靶向式”普法助力食用菌行业发展
近日,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人民法院立足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现实需求,深入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司法协同中心,为食用菌企业家开展普法宣传,助力食用菌产业发展。

0评论2023-09-1148

电商助力“小菌菇”成就“大产业” 返乡青年年入二十来万元
当下正值银耳生长季节,七八层高的菌菇架上,摆满了整齐排列的菌棒。在群山掩映的古田县,有不少菇棚坐落其间。作为“中国食用菌之都”,古田县全县农业人口中70%的家庭从事食用菌产供销活动,全县农业总产值的70%来自食用菌产业,农民现金收入的70%来自食用菌产业,“小银耳”托起了致富“大产业”。

0评论2023-08-0748

从三个数字看一朵小菌菇如何撑起“中国食用菌之都”
古田县是我国袋装银耳的发源地和主产区,素有“中国食用菌之都”的美誉。

0评论2023-07-2043

古田:以菌立县 路子对效果好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源起于环翠屏湖区域,自20世纪60年代以段木栽培银耳开始,该县在全国率先掀起银耳、香菇、竹荪、黑木耳、茶树菇生产的“五次浪潮”。认准了发展方向,当地不断完善提升从原辅材料供应到科研、制种、栽培、加工、销售、机械设备、技术推广等全产业链条,形成难以复制的食用菌“县域工厂化”生产模式。

0评论2023-07-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