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陕西商洛:把“小木耳”做成乡村振兴“大产业”

2022-07-12 08:550陕西日报

商洛,地处秦岭腹地,气候温和湿润,林木资源和野生食用菌种资源丰富,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点赞“小木耳,大产业”,为商洛食用菌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去年全村发展木耳400万袋,今年预计达到700万袋。全村已有150余户650多名群众镶嵌在木耳产业链上。”7月6日,金米村党支部书记李正森说,“依托科技手段,农户用手机就能操作设备喷水,远程控制大棚内的温度,可以全方位监测木耳生长情况,群众劳动强度降低了不少。目前,我们正在建设游客接待中心,结合农业观光与采摘体验,可以进一步带动村上农家乐和民宿的发展。”

金米村的“致富经”不断向周边传播。近些年,“小木耳,大产业”式特色食用菌产业在商洛遍地开花,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空档期”也能端稳增收饭碗

7月6日,在山阳县和丰阳光食用菌产业园,技术人员陈娜打开海鲜菇出菇车间,刹那间,一股浓浓的白雾从车间内涌出。车间里面白茫茫一片,架子上菌袋里的海鲜菇已有10厘米高,即将迎来丰收。

和丰阳光食用菌产业园集食用菌工厂化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培训等于一体,已建成年产4000万袋黑木耳菌袋培养库、周转库和工厂化日产4万袋海鲜菇生产基地。

“产业园一期项目是黑木耳产业,一年只能生产两季,中间有半年‘空档期’,这使得产业园在带动群众就业时不够稳定。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发了海鲜菇生产项目,通过工厂化生产模式,一年四季都可生产。”陕西和丰阳光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罗大鹏说,“目前二期项目年产海鲜菇1200万袋,年收益5000万元,不仅扩大了食用菌生产规模,也让群众能端稳增收饭碗。”

陈娜是高坝店镇过风楼社区村民,她和丈夫都在产业园上班。“我负责产业园海鲜菇包装车间品控,要注意海鲜菇包装的产品重量和外形,每个月能拿3000多元的工资。我丈夫负责园区维修工作,每月工资4000多元。”陈娜表示,平时骑电动车只用7分钟就能到产业园,上班很方便。

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劳务务工等方式,和丰阳光食用菌产业园带动全县50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户均年增收1.2万元以上。

新“龙头”让农民鼓起腰包

7月5日,在商南县智慧农业食用菌产业园标准化养菌棚里,一排排香菇菌棒整齐摆放,孕育着致富的希望。

“2021年10月,商南县智慧农业食用菌产业园全面建成投产后,实现了从菌种研发到集散交易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形成了产业链集群,预计产业园年产高标准香菇菌棒1500万袋、真姬菇2400万瓶,年产值2.7亿元。去年12月以来,产业园生产的香菇菌棒多次出口韩国。”商南县扶贫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汤继春说,“依托产业园打造全县食用菌产业的新‘龙头’,年可带动1.5万户农户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实现增收。”

商南县金丝峡镇西湾村的28岁小伙严明森,2016年大专毕业后一直在西安工作。得知县上建起了食用菌产业园,严明森认为这正是施展才华的好机会,于是在2021年4月就正式进入商南县扶贫开发公司,在商南县智慧农业食用菌产业园担任办公室职员,负责行政办公以及后勤工作。“回到家乡,既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又能兼顾家庭,实在是两全其美。”严明森说。

45岁的商南县富水镇黑漆河村村民何锋,正在检查产业园里自家棚内的温度和湿度,熟练地给菌棒浇水。他笑着说:“今年4月,我以每袋3.2元的价格购买了产业园生产的5.4万袋香菇菌棒,不仅免去打料、装袋、接种等复杂工序,而且菌棒成活率明显比自家手工生产来得高,相信到9月份菌棒出菇后,能卖个好价钱。”

不仅如此,公司会依托交易中心回购菇农种植的香菇,再将农产品进行整合,以便打造特色品牌,畅通销售渠道,促进群众增收,带动群众致富。

基地内外处处绽放“致富花”

7月7日,在商州区荆河生态工业园的润科绣球菌工厂化生产基地,陈妮娟拿起一朵朵宛如白色绣球花的绣球菌一边包装,一边笑呵呵地说:“在这里上班离家近,不仅能照顾老人和两个孩子,每个月还能挣2600多元,我特别满意。”

“有着‘万菇之王’美誉的绣球菌,每天需要10个小时以上的光照时间,而且要保持2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培育难度很大。”商州区润科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蔺洋表示,目前,基地已建成日产5万袋、年产1800万袋绣球菌生产线,可实现年加工绣球菌3600吨,年销售收入7200万元,填补了西北地区绣球菌市场空白,同时为群众增收致富增添了新动力。

像家住商州区大荆镇大荆村的陈妮娟一样,如今很多商州区群众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向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基地还为商州区4000户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参与村级事业设立公益岗位,每半年为每户发放补贴750元。此外,商州区74个村集体通过入股,每年可享受3万元分红收益。”蔺洋说。

菌虽小,却能让公司做大,让农民致富,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小木耳”蝶变“大产业”。商洛食用菌“奔跑”的步伐越来越快,不仅出现在了更多人的餐桌上,更是跑出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商洛将以发展“全链条、大融合、集群化、生态化”的“小木耳,大产业”式特色富民产业为基点,以市场为导向,做强首位产业,做大经营主体,做靓产品品牌,做好要素保障,推动特色产业从规模扩张型向效益提升型转变,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柞水:黑木耳成了致富“金耳朵”
今年以来,柞水县红岩寺镇在推进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遵循市场和木耳产业发展规律,通过盯管理、拓渠道、强担当、抓增收,为木耳上市销售做足功夫,经过不懈努力,今年出产木耳全部售完,实现收入577万元、利润117万元,带动脱贫户273户406人。

0评论2022-12-28167

柞水:用“四个五”推动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柞水县立足县情实际,把木耳产业确定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用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牢记“小木耳大产业”的殷切嘱托,以“四个五”为抓手,全力推动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

0评论2022-11-29132

苏陕协作,推动“四轮驱动” 助力“小木耳大产业”
近年来,依托“柞水木耳”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将木耳产业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接续推进“1153”工程,聚力打造全国木耳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形成了“三带六区、专业村支撑、大户带动”的木耳产业格局,实现了木耳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有到优的转变,带动了农民增收,促进了农业增效,2021年末木耳产业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

0评论2022-11-07136

柞水首批姬松茸出菇
2019年开始,柞水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与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在下梁镇西川村共建30亩姬松茸等珍稀食用菌示范基地。今年,示范基地内种植的首批姬松茸已出菇并完成采摘,填补了我市姬松茸种植空白,预计亩产可达2000公斤以上,总产值360万元以上。

0评论2022-09-20231

商洛:柞水木耳产业走上市场化之路
近年来,商洛市柞水县在推进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遵循市场规律,借助科技扶持之力,从木耳原种选育、栽植技术示范、生产加工到市场销售主动引进技术人才,提升标准化种植与生产水平,木耳产量和质量都显著提高,为市场化铺平了道路。

0评论2022-09-16158

陕西召开黑木耳机械化采收交流会
近日,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果蔬生产与加工技术装备创新团队结合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食用菌轻简化生产技术装备集成与应用”等项目的科研任务,与吉林农业大学、柞水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陕西金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在陕西省柞水县组织召开了黑木耳机械化采收现场观摩暨交流会。

0评论2022-07-15140

陕西省食用菌全产业链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柞水召开
6月21日,陕西省食用菌全产业链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柞水县召开。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盈安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波致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永清,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柞水县委书记崔孝栓,市政协副主席杨建军出席。

0评论2022-06-23167

高淳柞水两地用“情”推动柞水木耳产业发展
近年来,高淳柞水两地先后在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品牌打造、消费营销等多层面、多领域同心发力,全力支持木耳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用情”推动柞水木耳产业发展。

0评论2022-04-0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