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稞秸秆做菌棒,废弃菌棒可以做有机肥……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将因为生态环保需要而划定为禁养区内的128个畜棚转产为香菇种植温棚,今年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不断扩大香菇种植面积,打造全省最大的香菇种植基地和精深加工基地。
冬去春来,经过整整一年的测试,门源县瑞辉高原现代农业种植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谭玉辉更加坚定了在门源发展香菇产业的信心。“青海与其他11个省份的香菇对比检测后,门源香菇中18种氨基酸及蛋白质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而且60%的产品是被誉为‘香菇之王’的花菇。”
据介绍,香菇发源于我国江浙一带,但由于近年来全球变暖,香菇无法在超过28℃的环境中存活的客观条件使得香菇种植产能正在向内陆乃至西北转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谭玉辉自2016年与专家一起在我省多地实地调研论证,最终在2017年选定在门源建立香菇种植及加工基地。
香菇怕热不怕冷,门源气候冷凉一年四季都能出菇;门源昼夜温差大,这恰恰让高原产出的香菇营养成分倍增,常人眼中高原气候的种种劣势都成为了种植香菇的难得优势。更难得的是,高原特色作物青稞的秸秆可以用来加工种植香菇的菌棒,而种植香菇后废弃的菌棒又是很好的有机肥原料。谭玉辉下定决心,要在门源打造一个高海拔地区优质香菇生产基地,并通过与青海大学等机构合作,制定高寒冷凉区域香菇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标准,最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有机肥产业,生产干菇、罐头、酱料、挂面、饼干等香菇系列产品。
与此同时,在门源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门源县泉口镇旱台村村民武田虎成为村里第一批“企业+农户”发展模式下的香菇种植大户。
“去年我和村里其他3个人一起承包了10个蔬菜温棚种香菇,一年收入大概30万元。”眼下,武田虎正在准备用挣来的钱多承包几个大棚种香菇,同村甚至附近村的村民看到后也纷纷效仿。目前,门源县旱台村、大湾村等7个村已成立农民合作社。
去年,门源生产的香菇首次销往中国香港,随后订单纷至沓来,只可惜产能有限,一直处于“订单等产品”的状态。今年,门源计划种植香菇200万棒,产出鲜菇1800吨,预计产值达1800万元。
对此,海北州农牧科技局局长东宝说,香菇种植劳动强度不大、技术相对容易掌握,而且集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特点于一身,我们正在计划通过培育或引进相关加工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让香菇产业真正成为巩固扶贫成果、稳定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