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秋冬黑木耳采摘季节,在敖寨浙贵黑木耳基地,一群妇女坐在两排菌棒间的小凳子上,把菌棒上成熟的黑木耳摘下来放在旁边的桶里。
“前段时间谷子也打了,家里面也没哪样要做的活路了,正好这里摘黑木耳,离家又近,我就过来了,一天有60块钱呢!”一位正在劳作的大姐说道。
浙贵旁边就是荣忠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基地,合作社于今年4月份刚刚成立,场地硬化和生产便道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之中,标准化大棚已建成9栋,还有7栋正在建设,简易出菇棚已建好30个,预计建设100个。
在敖寨,像荣忠这样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还有好几个,据该乡乡长杨顺伍介绍,今年敖寨通过发展黑木耳、香菇、平菇500万棒,预计将实现产值4000万元以上,纯利润1500万元以上,仅此一项产业就可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而在高楼坪海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一座两层小楼即将竣工。
“这是我们今年斥巨资投入建设的产品研发楼,实验设备正在采购,预计12月中旬可以投入使用。自从上次去大连之后,我们就开始筹划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希望实现菌种的自主培育,若培育成功,将每棒节约2.5元的成本。这对我们的菇农来说也是好事。”该公司总经理胡杨站在小楼面前说道。
模式创新,推动产业新发展
胡洋说的“去大连”是指今年8月,该区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专业合作社农户20余名学员赴大连参加食用菌菌种扩繁及栽培关键技术培训,培训以食用菌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为重点,学员们还实地参观了岫岩滑子蘑食用菌基地、大连盖式食用菌公司等标准化、规模化大企业。
大连民族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副院长吕国忠博士是培训的主力授课专家,他同时也是该区食用菌产业首席指导专家。
与大连民族学院的合作,创新了以往“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实施模式,新增“高校+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即由高校为公司(合作社)培养技术人才,实现菌种自主培育,由公司(合作社)将生产菌种和菌袋出售给农户进行栽培,食用菌产品再由公司(合作社)统一进行回收、加工和销售,有效降低了农户的发展风险。
就在离海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不远处的夜郎村,走生态立体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康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已成为该区特色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该公司采取枣园林下套种食用菌,利用套种优势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升作物产量。公司目前已套种食用菌80万棒,日产鲜菇400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