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腾冲县中和乡农技校偶然在香菇菌棒上发现长有奇异的菌丝体后,在市、县科技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腾冲县中和乡农技校对白参菌进行人工驯化栽培试验并获得成功。
白参菌是云南特有的珍稀药食兼食用菌,历来都被作为市场上的土特产珍品备受消费者青睐,既可单独炒食又可作为食谱作料,也是制作腌辣、罐头的上乘原料,民间还将其作为保健食品和药疗品使用,可治疗小儿腹泻、头晕、偏头痛等疾病,经常食用有清肝明目、健胃润肠、抑制小儿盗汗等功效,对增进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有促进作用。过去的白参菌一直为野生品种,生长于亚热带阔叶杂木腐质上,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野生白参菌为指甲壳大小的片状,且木质化严重,不利于采收、清洗和实用,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成功的人工中指技术,国内野生分布也十分有限。
四年来,科技人员通过对白参菌野生环境调查、生物特性研究、胞子、组织分离制种,反复提纯复壮和优选,目前人工栽培技术已基本成熟,筛选出稳产高产的生产配方4个,优选出推广应用。品种(亚种)3个。这些品种高产、优质、片形大、株型好,菌冠直径达10厘米,形似玫瑰和莲花,鳞状重叠环生,其形态、产量、品质均远远优于野生品种。
2002年至2004年在4户农民家中开展了示范种植及推广工作,共种植袋料白参菌20000袋,平均每袋成本0.76元,平均每袋出菇0.08公斤,总产量1600公斤,扣除生产成本15200元,创纯利2.96万元,平均每袋可获纯利1.48元,产出率为295%,利润率为195%。白参菌人工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成功,填补了野生食用菌驯化栽培的一项空白,对培植现代化特色农业、开发优质无公害食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开辟了新的途径。

- 小木耳大产业!嘉祥县马村镇“金耳朵”敲开共富门
0评论2025-06-14

- 羊肚菌撑起“致富伞”
0评论2025-06-14

- 年产值3000多万元!南安码头赤松茸住进“空调房”
0评论2025-06-14

- 在盐城,“草垛垛”这样变成“香饽饽”……
0评论2025-06-14

- 辽宁省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座谈会和中国(岫岩)香菇产业峰会成功举办
0评论2025-06-13

- 关于举办“南疆特色食品资源高值化利用与学科发展研讨会”的会议通知
0评论2025-06-13

- 衢州市云溪乡:撬动食用菌产业数字化转型
0评论2025-06-13

- 曾念开教授团队又发现新物种 这次是“素贞灵芝”
0评论2025-06-13

- 天水众兴菌业食药用菌产业园西南总部基地项目在四川金堂签约
0评论2025-06-13

- 虞泓:冬虫夏草的真实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0评论2025-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