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新闻纪事】刘延安牛羊圈里种野菇

2005-03-21 00:000中国食用菌

天山网讯 3月9日,记者在哈密采访期间,听说了一个叫刘延安的人数十年痴迷天山野生食用菌的故事。
     据说刘延安为了观察野蘑菇的生长习性,曾经和同事一起在东天山的松林中,围着一堆牛粪连续用放大镜观察了3个昼夜,搞得当地的一位牧民还以为自家的牛拉出了什么怪东西。而且他竟然在牧民牛羊圈里种出了与野生蘑菇风味一样的蘑菇。
     经过一天多的等待,记者终于见到了刚刚从乌鲁木齐市归来的刘延安。
     刘延安是土生土长的哈密人,现就职于哈密地区农业技术学校。在刘延安58年的生命历程中,假如没有蘑菇恐怕就再平淡不过了。青少年时代,刘延安就有了进山采蘑菇的爱好。与众多同伴不同的是,刘延安采蘑菇的同时,对蘑菇魔幻般的生长速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学识和阅历的增长,到上世纪80年代,他开始研究人工驯化天山野生食用菌。
     由于条件简陋,尽管刘延安年复一年地出没于东天山的沟壑野地,草莽林间,年复一年地在自家的花盆、菜地和水渠边搞着实验,结果,却是年复一年的失败。尽管如此,刘延安依然执著不悔。
     2002年夏季,一场大病尚未痊愈,刘延安就和同事带着接种箱,试管,培养基,住进了东天山脚下巴里坤县哈萨克牧民的毡房。幸运之神终于降临了。连续几天没下雨,他们竟然在一条名叫口门子的山沟内,采集到一个大野蘑菇标本。他连忙就地组织分离,装进26个试管。回到哈密两个月后,两只试管里长出了密密麻麻的白色菌丝。刘延安预感到奇迹就要发生了。
     随后,经过严谨的技术处理,刘延安将菌种又一次种进办公室的花盆、纸箱和家里的阳台、地窖。
     2004年12月2日,刘延安办公桌下纸箱里的蘑菇白亮亮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刘延安第一眼看到这些“宝贝”,就一下子瘫坐在地上,泪水如喷射一般涌了出来。接下来几天,其它几个地方的蘑菇也破土而出,天山野生食用菌人工驯化由梦想变成现实。
     2004年夏天,刘延安与同事一起来到巴里坤县,他们分别在野生环境,以及牧民冬季使用的牛羊圈内、马铃薯地里种下菌种。当地农牧民对刘延安等人这个有些疯狂的实验觉得好笑,野生蘑菇干品在市场上卖到200元以上,要是能种成,岂不是种钱长钱吗?当一片片蘑菇从不同的实验地块中长出来时,农牧民的怀疑迅速变成投资的热情,纷纷要抢着种这个管理粗放收益不菲的新品种。
     记者采访时,刘延安在学校大棚里试种的600平方米蘑菇也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巨大成功。而在此前,刘延安和同事驯化的天山野生食用菌已经分别被有关部门命名为天A1号,巴野1号和2号三种。他们的成果填补了我区人工驯化野生天山食用菌的空白。
     刘延安现在又有了新计划,有生之年破解品质极佳的东天山黑木耳和珊瑚菇之谜。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