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福建省食用菌概况

2004-09-09 00:000中国食用菌

产业现状】 福建省是我国乃至世界食用菌主产区,其栽培历史悠久,产量、产值、出口创汇自1986年以来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
     1、产量稳步增长,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省食用菌干鲜总产量从1990年的182448吨发展到2002年的463062吨,年增长率达11.1 %。2002年食用菌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达424291万元,产品出口91个国家,出口量15.35万吨(干鲜品),创汇16038万美元(海关数据),占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总额的12.39%。食用菌栽培遍布八闽大地,从事与食用菌生产相关行业的人员逾200万人,同时带动了运输、保鲜加工、贸易等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2、栽培技术不断创新,领先国内
     我省食用菌品种选育、驯化、引进等工作起步早,成效显著。香菇“Cr”系列、蘑菇“2796”、毛木耳“781”、姬松茸等一批优良品种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大规模推广;在全国食用菌生产发展史中具有重大影响的银耳“双菌制种”、银耳和香菇代料袋栽、反季节栽培、段木灵芝和竹荪田园栽培、菌草栽培食用菌等新技术均起源于我省,并在生产栽培实践中得到完善和提高,从而使栽培季节从季节性生产向周年栽培方向发展,许多种类的单产、总产、单位土地面积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居国内领先;新代用料开发和原料综合利用有新突破等,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3、栽培种类多,品种结构渐趋合理
     目前,我省可进行人工栽培的种类近50种,其中商业性规模生产的30多种,是全国栽培种类最多的省份;珍稀品种所占比例逐年提高,2002年鲜菇产量达26万吨,占全省食用菌鲜菇总产的18.57%。反季节食用菌的种植比例不断增加,品种结构日趋合理,产品更加适销对路。
     4、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食用菌加工贸易企业不断壮大,出现了漳州嘉田木耳开发公司、三明三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屏南大创食品有限公司、福建梦龙食品有限公司、古田古宏食品有限公司、政和富士岛食品加工企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为我省食用菌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基础。近年来,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业化发展的需求,我省开始出现以企业为龙头,由栽培者、加工者、销售者自愿联合组建的行业组织。他们产、供、销密切结合,以共同的章程作为行为规范,在产业链中根据市场要求进行明确分工,在生产规模、产品价格、原料采购等方面共同协调,积极应对市场,从整体上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产业化发展的水平。福州市食用菌行业协会、南靖靖城食用菌协会、古田食用菌协会等正在按市场经济要求运作。
     5、区域化、专业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
     我省食用菌生产正在从千家万户的分散栽培逐步向集约化、工厂化规模栽培发展,初步形成生产、加工和市场的区域化、专业化格局。漳州、莆田、福鼎的蘑菇集约化规范化栽培;寿宁、政和、屏南的花菇生产与加工销售;长汀、屏南的夏季地栽香菇生产与销售;漳州白背毛木耳集约化生产与加工销售;古田的银耳专业化生产与加工销售;仙游的姬松茸规范化栽培与加工;罗源的秀珍菇大田规范化栽培与加工;金针菇、白灵菇、杏鲍菇等工厂化周年生产等各具特色。2002年,我省多种食用菌反季节栽培的产品,占领广州、深圳、上海等市场30~40%的份额。同时,食用菌标准化工作受到重视,已制定完成14个省地方食用菌产品标准或标准综合体,“食用菌安全质量要求”、“食用菌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真姬菇、金福菇标准综合体正在制定中。
    
     【发展目标】 2010年发展总体目标
     通过7年努力,力争实现以下目标:2010年,全省食用菌鲜品总产量控制在200万吨左右,总产值达80亿元,出口创汇2.5亿美元,其中优势食用菌种类鲜品产量达140万吨。在生产结构上,形成“香菇控制规模,提高质量;蘑菇、毛木耳、银耳适度发展,产品均衡上市;增加适销对路的珍稀种类和药用真菌生产;食用菌精深加工和产业化有较大突破;各具特色的食用菌开发园区和生产基地稳定发展,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与卫生水平”的格局。
    
     【区域布局】 综合考虑栽培历史、产业基础、原料资源、气候条件、技术、产品市场等因素,将我省传统的常规食用菌优势种类生产区域布局分为闽东南沿海以粪草生为主的优势食用菌生产区、闽西北以木生菌为主的优势食用菌生产区,以及附属于两大优势食用菌生产区的珍稀种类和药用菌生产区。
    
     (来源: 华东农业网)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