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产品质量 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但当前我国食用菌生产由于主体为松散型经营,存在“追求产量、忽视质量”倾向。只有增强科技投入,加强对食用菌生产标准化管理,改善美化菇形,才能打响名牌,创出精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2、发展多品种 我国目前人工栽培食用菌种类有二三十个。业内专家呼吁,为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应在稳定发展各地现有常规种类的同时,适度规模发展真姬菇、灰树花等珍稀菌类的栽培。
3、采用新工艺 积极应用、推广食用菌新成果、新工艺,使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生产过程中应注重节能降耗,提高效益。
4、开发新材料 近年来,食用菌的飞速发展,使一些地区“菇林矛盾”突出。食用菌发展应按照“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原则,坚持保护资源和合理开发并举。推广使用残次林和以木屑、稻草、麦秸、玉米芯(秆)、麦麸、米糠、豆饼粉、棉籽壳等农副产品为主的代料栽培。
5、向机械化发展 食用菌生产工序多,劳动强度大。随着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专业机械的不断问世和灭菌消毒等设施的完善,若使用机械配套生产及接种,则可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效率。
6、采用集约化栽培 采用立体栽培,能有效利用空间。如果林、葡萄架下可作为出“耳”场地,蔬菜大棚(休闲期)也可栽培食用菌、玉米地、稻田套种菇类等栽培方式,可提高品质和单位产量。
7、南菇北移 目前我国食用菌大部分盛产于南方,东西部分布不均匀。老产区资源匮乏日显突出。因此,食用菌开始出现向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的北方推移的趋势。
8、走深加工之路 食用菌产品的深加工,不仅可以解决鲜销品一时的“产”大于销矛盾,增值增效,还为开发研究如罐头、饮料等诸多食品,不断满足外贸和国内市场之需提供服务。 转自:中国特产报
- 黑皮鸡枞菌撑起村民“致富伞”
0评论2025-01-04
- 屏南:解锁“靠山吃山”新方式
0评论2025-01-04
- 小小黑木耳 铺设致富路
0评论2025-01-04
- 鹿茸菇“住”进智慧方舱
0评论2025-01-03
- 循环之美:稻菇轮作的冬日童话
0评论2025-01-03
- 一田五收 亩入万元 “稻再鸭菇”生态种养模式走向全国
0评论2025-01-03
- 乡村振兴路上的“菇”勇者——记桂林市临桂区退休干部王健
0评论2025-01-03
- 警惕!跟着网恋对象种灵芝能月入一两万?背后是一个涉案2100余万元的诈骗团伙
0评论2025-01-02
- 文成“智能方舱”实现首次尝试!
0评论2025-01-02
- 丽江·高原羊肚菌产业溯源大会举行
0评论2025-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