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食用菌档次差异非常明显 必须重视升级,走出价低利微的怪圈

2004-08-25 00:000中国食用菌

据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林彩民介绍,目前我国人工栽培成功的食用菌品种有260多种,已形成商品化生产的有52种。但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市场前景不容乐观。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市场上,品种之间的“档次差异”非常明显。如果我们不在提高品种档次和栽培技术上下功夫,其产品不但价低利微,而且将被排斥在市场之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类食用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面前,农村大种食用菌,城里专设食用菌餐馆、火锅店等,部分品种被提炼为珍贵的药品和保健食品。同时,每年有大量品种销往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食用菌生产已成为国家农产品出口创汇的主要渠道之一。
     然而,近年来一般的食用菌已风光不再,价格下跌,市场滞销。以2003年全国食用菌市场来看,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事实:深色平菇鲜品每公斤价在1元内徘徊,最低0.30元;白色平菇鲜品每公斤价1.50元左右,盐渍品吨价在5000元左右,最低3400元;香菇鲜品和金针菇鲜品每公斤价也不过2-3元。而同期的白灵菇、阿魏菇、杏鲍菇、羊肚菌等高档珍稀品种,其鲜品每公斤价约在12-16元之间,即使到了收获末期,鲜菇的商品外观质量较差,也始终维持在每公斤8元以上的价位;在南方如广州、深圳、珠海、杭州等地市场,白灵菇、杏鲍菇、椴木花菇、厚菇、板菇等的售价一般保持在每公斤20元以上,最高达30元以上;羊肚菌每公斤500-550元。在国外超级市场,中国产平菇鲜品销价一般为每公斤3美元,高档珍稀品种的价位因季节不同约为平菇的5-10倍。由此看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市场上,品种之间的“档次差异”非常明显。
     专家建议,中国食用菌生产应根据出口和内销市场的需要,充分发挥当地资源条件、地理优势、技术状况,因地制宜选择适销对路的以下五大类食用菌品种:
     一、骨干品种计划发展。蘑菇、香菇、银耳、黑木耳等是出口与内销都需要的骨干品种。近年来发展过速,基价下跌,效益不高。这些品种属于传统名牌产品,不可断档,必须有计划地安排生产。但因南方气温高,银耳、蘑菇、平菇宜在老产区商品基地生产,新区不可盲目发展。
     二、饱和品种控制发展。平菇、金针菇、凤尾菇、毛木耳、大球盖菇、鸡腿蘑、麻花菇等较容易栽培,近年发展超常,市场已基本饱和。如鲜洁白平菇、盐白平菇,在全国各地每公斤价仅2元左右;金针菇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每公斤价也在2元左右。
     三、缺口品种重点发展。夏季气温高,一般菇类不适应,因此市场菇品缺口较大。而草菇、金福菇正值夏季长基,市场上扬,如草菇夏季市场一般都在10-16元/公斤,南北省区可以大力发展。杏鲍菇、白灵菇为低温型菇类,元旦、春节上市,成为热销货,卖价高,可建立商品化基地,专业化生产。
     四、珍稀品种积极发展。羊肚菌、松茸、美味牛肝菌、鸡纵菌、红菇,国外畅销,价格昂贵。目前还处于野生采集和人工驯化栽培应市的阶段,需加大技术攻关力度,使人工栽培有所突破。榆蘑、大肥菇、大杯伞、盖囊菌、牛舌菌、虎奶菇、长根菇、花菇、厚菇、板菇等品种可较小规模发展。
     五、特色品种稳步发展。姬松茸、灰树菇主要出口日本,但受定向销售局限;荼薪菇发展较快,市场容纳量跟不上,致使价格下挫,应稳步发展。竹荪可用谷壳、野草栽培,成本低廉,南方省区可基地化发展;黄伞、珍珠菇、秀珍菇等特色品种可适量发展。
     按照以上思路和对策发展食用菌,再加以栽培技术上的革新,种菇原料就地取材,栽培模式因地制宜,播种季节科学安排,大力推行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食用菌上档升级将会指日可待。 (宋南春)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