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长周期慢收益” 到
“短平快速获利”
香满亭的这波转型
堪称教科书级别
快点来看看
6月8日,浙江香满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富产业园内的首批平菇迎来集中采收,大棚内,层层菌棒上簇拥着鲜嫩肥美的平菇,在大棚智能环控系统精准调节管理下,长势喜人。“我们这次上架1.29万包菌棒,采用与以往不同的种植管理技术一批次可产出鲜菇超4500公斤。现在以8元/公斤的批发价对外销售,单单这批平菇产值就能达到3.6万余元。”
“香菇养菌需要120天,出菇期每月采收一次,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还得时刻盯着温控和病虫害。” 公司负责人坦言,香菇种植“高投入、生长周期长”的瓶颈,让规模化扩张遇阻。在与香满亭新任技术总监郑江程的商议决策下,公司瞄准中温型平菇品种,通过大棚智能环控系统,根据平菇生长不同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打造适宜平菇生长的人工调控环境,使平菇菌包从上架开袋出菇到一批次采收结束用时控制在15天以内,尝试 “短平快” 的种植模式。
与传统长包香菇不同,平菇种植是采用 “短包一头出菇” 技术:单个菌包从长包改为短包,通过优化培养基配方,使营养集中供给子实体生长。“短包不仅可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而且出菇产量更高” 郑江程介绍。设施栽培平菇可控产出一至两个批次,可周年化生产运作,其市场需求量很大,经济效益可期。
在香满亭的智能菇棚里,标准化的香菇架上整齐排列着短包平菇,昔日的 “香菇车间” 变身 “平菇工厂”。郑江程介绍,这种 “借架转型” 模式无需新增设施投入,特别适合传统食用菌产区升级:“一个架子可放置280个菌包,每平方一批次产量可达12.5公斤,其年产出率是香菇种植无法比拟的”。
从 “长周期慢收益” 到 “短平快速获利”,香满亭的转型实践为食用菌产业开辟了新路径。正如郑江程所言:“农业增效的关键在于‘向时间、向创新要效益’,当大棚环控技术与科学种养结合,老产业也能结出新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