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菌生万物——解锁菌类科学与文化的无限可能”科学咖啡馆交流活动——圆桌对话圆满举行。此次圆桌对话汇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董彩虹、浙江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张洋 、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陆中华、中国菌物学会菌文化分会会长韩省华围绕菌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产生影响、菌类文化的传播与普及、菌类科学研究中的跨学科合作等话题,开展了圆桌讨论。
菌类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如何与菌文化相互作用?
董彩虹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答:菌类作为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营养价值不容忽视。它们不仅是优质蛋白、优质脂类和优质糖类的优质来源,还对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食用菌类的需求日益增长,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如今,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一个年产值高达数千亿元的庞大市场,对社会经济贡献显著。
在农业领域,菌类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在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食用菌产业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贫困县依靠食用菌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而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因此得到了有力推动。
此外,菌类在医药和健康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基于菌类的保健品和药品不断涌现,它们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基本需求,还进一步提升了人们的健康水平。这使得菌类成为大健康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菌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与菌类产业相互交融、相互促进。菌文化以菌类为载体,通过菌类游戏、菌类菜肴以及菌类美学等多种形式展现其独特魅力。其中,灵芝文化作为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普及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菌类文化之一。
菌文化的普及不仅提升了消费者对菌类的认识和兴趣,还促进了菌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举办菌类文化节、推广菌类美食、传播菌类知识等方式,菌文化不断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这种文化和产业的良性互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还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洋 浙江自然博物院副研究员
答:菌文化,这一独特而深邃的领域,实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认知与情感。以我们八零后童年记忆中的经典动画片《蓝精灵》为例,那些居住于蘑菇屋中的蓝色小精灵,不仅以它们活泼可爱的形象深入人心,更将蘑菇——这一菌类的典型代表,赋予了无限梦幻与探索的魅力。这无疑是菌文化在大众文化中的一种生动展现,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而菌文化的深远影响远不止于此,它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反哺着菌物科学的研究与发展。当公众因文化的吸引而对菌类产生浓厚兴趣时,这份兴趣便转化为探索科学奥秘的强大动力,促使更多人投身于菌物学的研究之中,进而推动该领域知识的不断积累与技术的持续创新。这种由文化兴趣驱动的科学探索,最终又促进了菌类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从文化认知到科学研究,再到产业化应用的良性循环。
陆中华 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
答:菌类,这一庞大的生物群体,涵盖了细菌、真菌乃至粘菌等多样种类,它们悄无声息地渗透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偶尔的小恙到日常的健康维护,菌类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近年来,特别是关于肠道菌群平衡的研究热潮,更是凸显了菌类在促进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不难发现,菌类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在经济社会层面,菌类同样展现出了其巨大的价值。以浙江省为例,其山区依托丰富的食用菌资源,发展起了繁荣的食用菌产业,带动了一方经济的腾飞,成为当地人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这一成功案例,不仅彰显了菌类产业的经济潜力,也为我们探索菌类文化的深层价值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
谈及文化,其本质乃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通过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与传承,所形成的一种精神财富。对于菌文化而言,我们不仅要深入挖掘其历史渊源,如浙江作为香菇发源地的悠久历史,更要关注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与科学价值。特别是菌类在营养、健康等方面的作用,这些既是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菌类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韩省华 中国菌物学会菌文化分会会长
答:菌类,这一自然界的瑰宝,其应用之广泛令人叹为观止。它们不仅是保健品与药品的宝贵原料,更是环境保护的得力助手,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土壤健康乃至其他生物多样性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谈及文化,它往往与人类的产业活动紧密相连,却又超脱于直接的劳作之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文化与科学,虽看似两条平行线,实则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效率的提升,为产业的发展插上了翅膀;而文化的滋养与引导,则是产业持续繁荣、不断前行的内在动力。
以浙江庆元县为例,其悠久的香菇种植历史,跨越了九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即便面对自然环境的变迁与种植风险的不确定性,庆元人民依然坚守着这份传统,用文化的力量支撑着自己的信念与生存。这种融入血脉的文化传承,不仅是技能的延续,更是精神的寄托,展现了文化对于产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然而,遗憾的是,当前菌文化的参与者尚显不足。我们期待更多人能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共同挖掘菌文化的深层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