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随州:广水郝店镇以共同缔造共筑富民产业 菇致富

2024-08-31 08:330

千亩桃园彩桃飘香,制棒工厂里菇料堆成小山,百亩黄鳝大棚已经投产……

走进广水市郝店镇,盛夏的乡村田野间,特色产业活力迸发。

特色产业何以在郝店开花?“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因地制宜谋发展,产业发展才有源头活水。”郝店镇党委书记朱建强介绍,以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深刻融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产业干不干、干什么、怎么干,全由村民们自己说了算。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郝店镇关店村、铁城村和郝店村,探访村庄人心齐、产业兴、乡村美的故事。

一朵菇:能人带头,从无人种到抢着种

“下个星期开始集中制棒,今年新上了两条生产线,制棒能力可以达到100万棒以上。”7月15日,郝店镇关店村花菇制棒工厂里,前来务工的村民们忙着准备制棒所需的麸皮、栎木。

“技术厂长”曹猛和“种菇能手”王登强正为今年制棒配方讨论个不停。另一头,“菇棚管家”黄全意在新建的菇棚里来回转悠,和农户们商量着分户出菇的相关事项。

“一朵菇”如今火热,关店村也曾遭遇无人种菇的困境。

花菇因昼夜温差变化,菇朵生长时表面“开花”而得名。上世纪80年代,因地理气候独特,郝店镇在广水市率先种出花菇。

然而,传统种菇是个体力活,平整土地、搭建菇棚、手工制棒……一名青壮年一年最多只能种5000棒,而村里留守的多是老人、妇女。村民想种菇致富,却只能望“菇”兴叹。

在村民们的共同商议下,2021年,关店村成立乡村合作公司,大力发展花菇种植。从前在外打工的“菇二代”曹猛、从事生猪养殖的王登强等技术能人在村两委的号召鼓励下,成立“花菇小组”,开始探索花菇种植的创新突围之路。

2023年7月26日,关店村花菇制棒工厂“第一棒”下线,从源头解决了制棒难题。村民分户购买菇棒出菇,技术能人便入户指导“新手”菇农种植花菇。80岁第一次种花菇的脱贫户王茂家细细算账:去年种了3000棒,售卖两茬后,获利3万余元。

为了解决自建简易菇棚抗风险能力差,来自住建部门的关店村第一书记黄全意发挥所长,协调各方筹集资金搭建起16000多平方米的钢构外棚出租给菇农,不仅降低种植成本,保温效果也大大提升。

“去年,我们村菇农达到115户,户均增收10万余元。”关店村村支书李绪强介绍,关店村不仅实现了村集体40万元债务清零,还盈利47.3万元,真正从“空壳村”走向“先进村”。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