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风吹“长岭”药飘香 ——金寨桑黄铺就“生金”富民路

2024-08-08 16:450皖西日报记者 储著坤 实习生 邓然

轻飔撩起浓密林叶,药香四溢;凉意弥漫氤氲林间,心情舒畅。泥土掺杂桑黄,清新缱绻清香,抿一口桑黄茶,那便是金寨县长岭乡夏日的清凉味道。

7月31日一大早,在金寨县永福桑黄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厂房内的欢声笑语,抵消了做活的枯燥,基地里声声巧啭,褪去了务工的疲劳。培育、管护、采收、加工桑黄,变成了当地村民致富路上的常态。

大别山,横亘千里,各种山野珍馐,美味极品、药食同源的稀有物种,成了山区的特色资源。说起霍山石斛、金寨灵芝,可谓是家喻户晓,但提起金寨桑黄这个“新宠”,或许很多人闻所未闻。

灵芝,外形似如意,分为菌盖和菌柄两部分,而桑黄,只有菌盖一样呈马蹄形。上等桑黄切片,市场价为每克二至三十元,被誉为“森林黄金”,最早以“桑耳”之名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上,在《本草纲目》《药性论》《新修本草》《圣惠方》等三十多部中医古籍中也均有记载,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

作为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2019年,桑黄被收载于《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23年,在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中,金寨桑黄、金寨天麻、金寨红茶、金寨黄大茶4个产品成功入选。
桑黄为何出现在金寨?早在2003年,金寨县永福桑黄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龚剑跟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王秋颖教授,一起研发桑黄菌,分离出了最佳菌株,然后回到大别山试种成功。2006年,因开发出桑黄人工规模种植技术及液体深层发酵,他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22年成功注册“黄尚黄”商标;2023年,金寨县永福桑黄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选为省示范专业合作社。从当初的5个简易竹木大棚,种植1万棒,到如今的22个立体标准大棚,种植12万棒,年采收800公斤桑黄子实体,金寨桑黄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大。
种一株桑黄,植一片清凉,金黄的菌伞撑起了乡村振兴的希望。“每一株桑黄,历经三到四年的精心培育,从原株分离到母种、一级种,再转接为生产种装入菌包,养菌三到四个月才能下地栽培,到采收还需要三年的精心管护。”龚剑如此说道。
桑黄纷繁复杂的培育过程,为长岭乡留守老人,尤其是许多脱贫户,创造了增收致富的途径。“家就住在附近,干的都是些手上活,一年下来,能多挣个万把元钱。”45岁的脱贫户唐美琴,生活本不富裕,桑黄产业的发展,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曙光。

“以前,简单地种些农作物,收入比较少。现在,不仅可以靠种桑黄获得稳定的收入,还有了更多的就近务工机会。”60岁的村民陈邦兴,是长岭乡永佛村白平组的一位留守老人。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他到合作社里干活。菌棒生产时间里,蒸菌棒、扎菌袋口;栽培期间,给桑黄浇水等日常管理,每年有2万元的额外收入,这让陈邦兴生活质量提高不少。不仅仅是唐美琴、陈邦兴,桑黄产业还吸收了当地百余位村民就业。

因地制宜,林下挖潜。立体化的种植大棚,标准化的加工厂,桑黄的种植与加工,不仅增加了当地村民收入,也提升了整个乡村经济活力。长岭乡永佛村党支部书记龚学奎说:“得益于‘西山药库’的全力推进,依靠蚕桑、茶叶、果蔬、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上台阶,今年将突破80万元。

“从全市种植面积看,灵芝、石斛、茯苓、天麻、黄精动辄数千亩,而桑黄仅为百余亩;市场销售方面,作为‘新宠’桑黄,品牌知名度还有待提高。”作为金寨桑黄菌产业的开拓者,20多年来,龚剑一直在探索,从未间断;虽然道路坎坷,但是目标始终未变,那就是用心把桑黄产业做优做强,让金寨桑黄飞出大别山。
在龚剑的示范带动下,金寨桑黄种植多点开花,其他药用菌类产业也在逐渐扩大。桑黄产业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促进了当地群众技能技术的提升,为培养乡土技能人才打下了基础。在桑黄立体种植基地,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金寨桑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动力,绘就了和美乡村的幸福底色。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