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平菇产业技术研讨会和沪川食用菌学科青年学术交流会于2024年6月14-16日在四川成都圆满举行。会议期间,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彭卫红研究员在主旨报告环节作了题为“四川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发掘利用研究现状分析”的报告分享。
四川省地形地貌复杂,涵盖秦巴山地、青藏高原边缘、云贵高原北延及四川盆地等多种类型。其气候类型多样,包括高山高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及山地特有的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形成了显著的立体气候特征。植被类型丰富,主要分布有高山栎林、亚高山针叶林、落叶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常绿阔叶林以及高山草地等,这些植被适应了不同的海拔和气候条件,展现了生态的多样性。
彭卫红研究员深刻剖析了四川地区菌类资源分布的鲜明特色。在攀西地区及凉山州,菌类种类繁多,包括鸡枞、块菌、牛肝菌、乳菇、红菇及松茸等,这些珍稀菌类不仅口感鲜美,更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而备受推崇;甘孜州与阿坝州地区,主要盛产松茸、冬虫夏草、丝膜菌、青冈菌、黑虎掌、松苞菇、乳菇、口蘑、鸡油菌、牛肝菌及白菌等;秦巴山区则主要盛产乳菇。
据彭卫红研究员介绍,2022年四川食用菌产值前10位的种类中,毛木耳、平菇、香菇等传统品种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而冬虫夏草和松茸则以其珍稀性和高价值分别位列第4和第10位,产值分别超过32亿元和6.6亿元。在野生食用菌领域,松茸、牛肝菌、红椎菌、冬虫夏草等产量较高,其总产值超过43亿元,占据了四川食用菌总产值的显著份额,约为14.6%。
此外,四川还拥有丰富的食用菌地理标志产品,其中约三分之一为野生菌。这些野生菌不仅是产区农牧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也是四川食用菌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据统计,四川松茸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黑虎掌产量更是占据全国市场的80%-90%,显示出四川在野生食用菌领域的强大实力。在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方面,四川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截至2023年,国家已认定四川食用菌品种18个,鉴定品种2个,并授予植物新品种权12个。自1998年以来,四川省共有117个食用菌品种通过审定或认定,其中52个品种直接来源于野生菌株,这充分展示了四川在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的深厚底蕴和创新能力。
在全面审视了四川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现状后,彭卫红研究员深刻指出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前瞻性的建议。一是加强科普宣传,提升公众认知与市场需求;二是加大保护力度,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三是根据资源状况分类开发,聚焦松茸、黑虎掌、松露、鸡枞、鸡油菌、松菌、牛肝菌、青冈菌、白菌、杉木菌等品种,以甘孜州、阿坝州、攀西地区、秦巴山区为重点发展区域,因地制宜,布局发展重点种类。
据悉,本次会议由由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中国菌物学会联合主办,中国菌物学会食用真菌专业委员会、易菇网承办,中国农学会食用菌分会、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对推动平菇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沪川食用菌学科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