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山区气候凉爽,适合中温型食用菌生产,有反季节种植的明显优势。全市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高,丰富的林地资源废弃料是菌棒原料的有力保障,野生食用菌资源丰富,有猴头菇、羊肚菌、灵芝等几十种珍稀食药用蕈菌,是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先天种质资源。通过野生采摘和人工栽培交融发展,吕梁市形成以香菇、木耳为主,珍稀品种羊肚菌、白木耳、赤松茸等多样发展的格局,食用菌产业成为该市深入实施农业“特”“优”战略的一项增收富民产业,带动农民8717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
产业布局不断完善
初夏时节,木耳飘香。位于吕梁市中阳县的暖泉镇迎来了黑木耳的丰收季,走进刘家坪村任桂英家的大棚,只见一排排菌棒整齐悬挂,上面的木耳一簇一簇,采摘工人双手上下翻飞让人眼花缭乱。 吕梁市的交口、中阳、临县、岚县等冷凉山区是食用菌生产的最佳区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适宜夏季食用菌生产地之一。全市野生食用菌资源丰富,关帝山、北武当山、黑茶山、庞泉沟等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内,有几十种珍稀食药用蕈菌,是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先天种质资源。2013年以来,吕梁市把食用菌产业相继确定为特色农业产业、脱贫增收产业、乡村振兴重点产业,在政策扶持、科技研发、发展模式、品牌创建上多方发力,将产业发展提升到特优农业战略层面予以推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增添了新动力。
出台财政奖补、农业保险等扶持政策,从菌棒、菌棚,到加工设备、冷库等都列入支持范围,种植保险率达90%以上。中阳县出台《黑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措施》,临县对食用菌全产业补助,兴县支持龙头企业科技研发等。临县聘请中国农科院张金霞团队、中国食用菌协会常明昌团队,建立国家食用菌改良中心研发基地;交口与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合作,开发了“交香一号”“双香16号”等香菇新品种。全市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机制,联农带农7000多户2万余人;推进数字化管理,建成4个示范园区,交口县韦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温室大棚数字控制系统是全国首家数字化香菇产业试点、农业农村部首批香菇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
通过举办中阳木耳采摘节、交口夏菇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和参加各类全国展会,吕梁市的食用菌产品远销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海内外市场,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发展成效初步显现
好山好水好资源造就了中阳木耳的独特品质,也成就了中阳老百姓的脱贫致富梦。山西心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于中阳县暖泉镇的九泉山,占地3000余亩,是一个集专家院士工作站、食用菌研究院、菌包生产及养菌储存综合体、标准化大棚种植基地、黑木耳观光采摘文旅康养等于一体的上下游全链条循环经济产业园,每年可带动中阳及周边县市10万余人次就业。 到2022年底,吕梁市食用菌生产规模达6990亩、9391万棒,鲜菇产量6.33万吨、总产值6.53亿元;香菇、木耳生产规模均为全省第一。带动中阳县6个乡镇种植木耳,吸纳就业10万余人次,成为全国木耳十大主产基地县、华北地区最大的木耳生产基地县。临县以枣木香菇为主,辐射13个乡镇、46个村,发展79个经营主体、85个生产基地,带动3200余户5000多人增收,户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城庄镇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镇。交口县是我省重要的鲜菇生产基地县,覆盖7个乡镇、60%的行政村,建成3个百万棒示范园区、4个400万棒以上示范乡镇,发展龙头企业6户、专业村50个、专业合作社65家。
积极发展珍稀食用菌,全市涌现出一批羊肚菌、猴头菇、茯苓、白木耳等特色典型,建成5户省级龙头企业、4户市级龙头企业,培育2个食用菌产业园、286个合作社。
交口县韦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天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有机种植产业循环示范园、双池“十里香菇长廊”和13个功能区,成为绿色循环高效的现代化食用菌园区。腾宇公司推广应用地栽、棚栽木耳高产新技术,探索出黄土高原代料栽培木耳管理新模式。心言公司通过延链补链孵化新型主体,正在实施黑木耳多糖提取保健品加工项目和黑木耳面膜等化妆品医美项目。山西康欣药业研发出了复方天麻、猴头菌颗粒等12个真菌系列保健食品。临县、中阳、交口累计建成6个废弃菌棒循环利用加工厂,生产生物质燃料、有机肥等,加工量约占废弃菌棒总量的40%。
农民增收效益明显
吕梁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我省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实际行动。
食用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在清除人体垃圾、补气养血、降压、抗癌等方面具有良好保健功效。临县“枣木香菇”含油酸、亚油酸、硬脂酸等11种脂肪酸,是其他香菇含量的二倍,入选农业农村部名特优产品名录。
随着“大食物”广度的不断拓展、深度持续延伸,食用菌产业发展不仅为大众餐桌奉献了美味,也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链共同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民就业增收。数据显示:全市食用菌产业带动农民8717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涌现出一批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典型。
交口韦禾公司带动5个乡镇、28个村、2180户农民,人均年增收1.2万元-1.5万元,辐射带动就业人员2800人-3200人。临县富之源种养专业合作社带动2个乡镇、7个村、132户,户均年收入1.5万元-3.5万元,季节性吸纳就业人员150-200人次,人均工资3000元-4000元。中阳县刘家坪村建成光伏发电与香菇种植一体化产业园,既产清洁能源、又产绿色食品,土地旱涝保收,年收益92万元以上。
临县城庄镇村民刘兰平有28个羊肚菌大棚,年收益120万元。中阳县刘家坪村村民任桂英和丈夫承包着心言公司的31个大棚,在木耳的丰收季节忙碌异常,除了在大棚之间穿梭调度工人外,任桂英也是采木耳的主力:“虽然辛苦一点但是心劲很大,一年一个棚大概能有2万元的纯收入,年收入60多万元,挺知足的。”任旭红是中阳县暖泉镇河底村人,以前常年在城市打工,现在是心言公司苗棒厂拌料装袋车间的一名工人,他说:“家门口就地就业,一个月能挣6000多块钱,还可以照顾父母,感觉很踏实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