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十二吐乡:“点菌成金” 探索兴农致富之路

2024-04-23 14:240记者 李震宇 通讯员 兰冬庆 王雅琪赤峰日报

风劲,绿意浓。随着气温逐渐回暖,林西县十二吐乡各村食用菌生产基地,一簇簇菌菇整齐排列,工人紧张忙碌着,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农忙图正在徐徐展开……

从“零”到“一”

晨光熹微,寂静的山村还在沉睡,苏泗汰村食用菌基地负责人潘国林掀起大棚的帘子,钻了进去。“大小刚好,可以采摘,目标10万斤,大家加油干!”

十几名女工拿起筐子,穿梭在菌菇架之间,手指上下翻飞,熟练又麻利。“去年秋天我们就在食用菌基地工作了,从制作菌棒到菌菇采收,每天都有活儿干。”张秀玲笑着说,“摘得越多,我们收入越高,平均一天能挣两三百元。”

迎着晨曦,一筐筐新鲜的菌菇运出大棚,运往冷库保存,等待收购商上门收取。随着一朵朵鲜嫩、圆润、肥厚的香菇发往市场,种植户周耀文神色轻松、面露喜色,“最近是消费旺季,香菇需求量大,5元至7元一斤,供不应求。”

如今,苏泗汰村食用菌基地正式进入采收期,日产菌菇10万斤,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

“2021年,为了形成一村一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村里选择发展食用菌产业。”副乡长张乾打开了话匣子,“我们组织村书记、种植大户外出学习,争取上级产业发展资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最大限度为企业提供发展便利,为的就是让食用菌产业在十二吐乡扎根。”

十二吐乡开始了探索食用菌的种植道路,在乌兰沟村率先试点建设食用菌产业基地,前后种植香菇0912、香菇610和香菇T2等品种,并陆续在苏泗汰村、枕头沟村发展壮大。至此,十二吐乡食用菌产业真正实现从“零”到“一”、从无到有。

从“单一”到“多元”

食用菌种植是典型的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的产业项目,占用土地资源少,有“一亩菌十亩田”的说法。为了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十二吐乡积极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及种植户多次前往河北平泉等地调研市场、学习专业技术,同时聘请专业人才、采购生产设备,为进一步壮大全乡食用菌发展规模、打造优质食用菌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基地从配方拌料、制袋、灭菌、接种、培育、种植出菇、采摘、冷库、烤房、销售所有环节设备齐全。”乌兰沟村食用菌基地技术员叶光贵笑着说道。目前,十二吐乡已形成集菌棒生产、菌菇种植、冷藏烘干、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探索出“支部+基地+农户”运营管理模式,产业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

从“寻常”到“珍稀”

悉心培育之下,今年4月,枕头沟村60余亩羊肚菌破土而出,黑色的伞盖、白色的裙边点缀在大地上,生机萌发。目前,枕头沟村羊肚菌基地共培育4.2万斤菌种,全年产值约400万元。通过吸纳就业、土地流转收益、效益分红等方式,带动300余人就业,人均每月增收4500元,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20万元。

“羊肚菌对生长条件要求极为苛刻,尤其是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需要适宜的植被、温度、湿度、酸碱度等才能生长发育,每天早晚还要根据温度的变化对大棚进行通风、喷水等确保出菌。”对于今年的收入,种植户吕树军信心满怀地说,“目前羊肚菌已经陆续上市,鲜菇每斤超50元,预计亩产1700斤左右。”

目前,十二吐乡食用菌产业已经形成了集菌棒生产、菌菇种植、冷藏烘干、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产值达4000余万元,每年为苏泗汰村、乌兰沟村集体经济增收80余万元。同时,通过劳务用工、流转土地、入股参与经营分红等方式,带动当地2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

“从寻常的菌菇,到稀有的羊肚菌,十二吐乡食用菌产业已经实现‘菌种全覆盖,产业全链条,一年四季不空棚,一年四季不停歇’的产业发展模式。”十二吐乡党委书记李宇楠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不断聚焦食用菌特色主导产业,坚持以点带园、以园连线、以线成带、以业延链,不断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集群,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