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科技助力,让毛乌素沙地“长”出猴头菇

2024-04-15 14:180暖新闻微信公众号

这几天,乌审旗嘎鲁图镇达布察克村的菇棚内,一朵朵、一簇簇形似金丝猴头的白色菌菇,错落有致地“钻”出菌棒,散发出一阵阵诱人的“菇香”。

“这是乌审旗自主研发的‘沙地猴头菇’,味道鲜美,我们从去年开始尝试培育,现在已经扩大了培育规模。我们的猴头菇一年能收六、七茬,长势非常好。”达布察克村党支部书记杨玉斌说。

本应生长在温带阔叶林的猴头菇怎么千里迢迢来到了乌审旗,它们又是怎样适应沙地环境的?

原来,让猴头菇们在异乡安家的秘密就藏在它们身下经过特殊定制的菌包里。不同于温带潮湿的天然环境,“沙地猴头菇”的培育菌包里填充着以沙柳木屑为主要成分的原材料,再经过有机物质的充分发酵,菌包就成为了“沙地猴头菇”的专属“培养皿”。

沙漠中的沙柳可以做猴头菇的“养料”,这一创新想法正是来源于乌审旗嘎鲁图镇的博士工作站。

2023年嘎鲁图镇成立了乌审旗首家博士工作站,建站之初,博士站的科研人员看到毛乌素沙地里被村民们随手“遗弃”的平茬沙柳,萌生了用沙柳木屑作为培养基质栽培猴头菇的想法。“沙柳生长3至5年就需要一次平茬,平茬后的沙柳若不好好利用,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我们研究团队攻破了沙地条件下用沙柳木屑培养猴头菇的关键技术并取得成功,这是毛乌素沙地培育出猴头菇的首例创新。”博士站的科研人员桑萨尔珠拉说。

科技助力让猴头菇跨越自然界限“长”在沙地里。在乌审旗,这个“首例创新”也变成了“致富创新”,到目前,乌审旗培育“沙地猴头菇”菌包5万余包、销售干猴头菇300余斤,年创收10万余元。与此同时,猴头菇的“产业链”也在进一步延伸,乌审旗与当地食品厂合作生产的“猴头菇枣饼”已经上市销售, 既带动了部分村民就业,又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还打响了“沙地猴头菇”品牌。下一步,乌审旗还要将培育技术在全旗及周边地区推广,形成特色产业联合体,向“培育+深加工+销售”一体化方向发展,持续做优做强“沙地猴头菇”特色产业,为振兴乡村、富民增收带来新希望。

一朵猴头菇串联起“科研人才集聚、沙漠资源增值、农牧民增收”的新型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之路,科研成果的创新也让沙地中的废弃植物资源得到绿色利用,“化腐朽为神奇”。在荒漠化治理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乌审旗积极探索,不断培育壮大林沙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科技含量、打造绿色品牌,将传统的“治沙防沙”升级为“用沙护沙”,走出了一条沙地经济发展新路子,真正实现了产业结构转型致富。

“我们将坚持科学发展林沙产业,逆向拉动林沙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文化、生态旅游,实现生态生计兼顾、治沙致富共赢。”乌审旗嘎鲁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青梅说。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