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热浪袭人。在龙泉市八都镇龙竹村食用菌标准化栽培基地,传送带机器不停运转,五六名工人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熟练地排场,一派繁忙的菌棒排场场景。这是龙竹村食用菌标准化栽培基地建设以来的第一批30万袋菌棒下田,这批菌棒将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开始采收黑木耳。
“以往菌棒排场,我跟家人们都要拉着载满菌棒的板车,一袋袋放到地上,劳作时间久了,腰酸得不行。现在年纪也大了,力气更是跟不上了。”正在田间传送带上忙碌的村民陈惠长,已经栽培黑木耳20余年,他说,家门口的食用菌标准化栽培基地,让他不仅轻松排场,还可以在家用移动手机端控制田间喷水量以及喷水次数,这一整套机械化、自动化流水线、智能化监控控制,让他轻轻松松当一位“现代农民”。
龙竹村是八都镇北大门,与锦溪镇岭根村岭上村毗邻,瀑岭公路沿线穿过,桑溪流域3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173亩,黑木耳栽培量达到200多万袋,是村里的支柱产业。
“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更多农户就近就业,由村集体流转及承包大搬快聚原始村落土地和抛荒土地,共计50余亩,开发利用闲置资源,对其进行宜机化改造。”龙竹村党支部书记李润清说。
像龙竹村一样,八都镇还在青山村、大坦等村建立了标准化栽培基地,共计250亩,这250亩土地推行“反租倒包”制度,村集体将建设后的基地出租给农户或企业,赚取租金,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户可直接购买养菌中心产出的菌棒进行排场及栽培管护,无需自行养菌。
“八都镇是龙泉市食用菌栽培量最大的乡镇,有将近80%的农户栽培黑木耳和香菇,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农民自行养菌,劳动强度较大,且在自行养菌过程中,农民粗放式管理容易让菌棒出现病菌感染,坏死率达到10%。”八都镇副镇长陆庆军说,针对这些问题,八都镇推进机械强链、科技强“菌”行动,打造“产供销”一体化,覆盖全产业链的食用菌共富双创园,探索“全自动生产线+无菌生产车间”现代化菌种培育模式,逐步实现集约化、高效化、科技化生产。
陆庆军介绍,在落实过程中,八都镇与金采未来城乡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建设食用菌共富双创园,通过培育壮大主体,延伸产业链条;规范市场管理,建设专业市场;突破营销瓶颈,强化品牌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打造“食用菌产业集聚区”。
“我们紧紧抓住中央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国务院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和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机遇,通过实施共富双创示范行动,加快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目前双创园项目目前已经在做设计,预计今年动工建设,争取明年7月开始生产。”八都镇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