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李玉院士:想把一切献给党,为农民做点实事

2021-08-13 08:500光明日报



李玉人物素描 郭红松绘

“不忘初心就是在为党为国为民服务时,让科技更加闪光,做出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实实在在的科技成果。”——李玉

“38年2个月10天。”以“天”计数的岁月,该是何等珍视的日子。这不是年岁,也无关爱情,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的党龄。那次给学生们讲党课,他脱口而出这一连串数字。与党这份绵绵不绝的情缘,令同学们深受触动。李玉人称“木耳院士”,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作“小木耳、大产业”的陕西柞水木耳,就是李玉培育的。作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李玉还在吉林黄松甸、汪清等地栽培木耳……他的小木耳帮助多地农民脱贫致富,形成大产业“我想把一切献给党,真正为农民做点实事,决心要和农民做朋友。”回忆起38年前那个平常又特殊的日子,李玉语意平静却有力。这是李玉的初心,意气风发,矢志不渝。

1967年,李玉被分配到风沙干旱地区吉林白城工作。“房屋越来越矮、越来越少,逐渐变成荒凉。”乘火车一路北上,李玉眼前的景象这样变换着。那时,去白城必备三样东西——口罩、帽子和纱巾,“当时的白城全年风沙漫天,离了这三样无法开展工作。”“我并不觉得艰苦,而是觉得能够塑造自我,锻炼自己。”李玉乐观地看待这段艰苦的科研和孤独的生活。他带着很多品种到白城的三有公社,在青年队、山里的试验站去试验。春节也不回家,他领着知青们在集体户里过年,还把当地长辈和农民朋友都招呼来。“支起竿子把红灯笼挑起来,我和他们开玩笑,咱们可以吃百鸡蛋宴,大伙在一块过了非常愉快的春节。”李玉回忆。“试验”和“百鸡蛋宴”,让李玉忘却了白城的风沙。“在那里工作的10年,是我人生中不平凡的10年。在这个环境中,我实践过、奋斗过,挥洒过自己的汗水和泪水,也与农民朋友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非常宝贵。”他说。在白城,李玉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心——“为党为国为民服务时,让科技更加闪光,做出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实实在在的科技成果。”


多年后,李玉已经是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在科研上的贡献具有世界影响力。作为中国为黏菌新种命名的第一人,他还带领团队研究中国的菌物资源基础,寻找到的6万余份标本与菌株,都是靠双脚踏遍原野森林,靠双眼一寸一寸搜寻得来的。“我很希望更多农民能跟着我种好蘑菇,卖好价钱,通过蘑菇来致富。用我们的科学成果真正指导产业创造新局面。攀高峰不是一个人攀高峰,不是一篇文章攀高峰,而是要真正让成果落地,改变当地面貌。”与农民一起摸爬滚打,李玉将对党的深情与初心深深根植在田野、大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过古稀的李玉将目标锁定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希望把食用菌产业继续做大做强,“身为共产党员,应该不断创新,推出新成果,为科学作出新贡献”。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中国银耳产业发展蓝皮书发布会上,院士专家这样说......【链接:李玉谭琦为蓝皮书作序】
7月17日,中国食用菌协会与古田县人民政府联合在北京举办“中国银耳产业发展蓝皮书发布会”,旨在进一步挖掘和提升银耳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品牌价值,引导推动以古田银耳为代表的全国银耳产业高质量发展。

0评论2023-07-2042

第一届菌物科学与工程国际大会暨李玉院士从事菌物学研究五十五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
第一届菌物科学与工程国际大会暨李玉院士从事菌物学研究五十五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将于2023年2月18-19日在吉林长春举行。

0评论2023-0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