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形成“菌棒生产、食用菌培植、产品精深加工”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三穗县:猴头菇产业实现“接二连三”

2020-10-30 14:510天眼新闻
      菌架上,一排排猴头菇伸出“小脑袋”长势喜人,菌架旁,三五成群的村民务工忙碌着。近日,记者走进三穗县滚马乡德明村猴头菇种植基地,看见一派繁忙景象。
      从零产业到产业兴旺,德明村用自己的方式实现逆袭。 
   “每天到这里务工8小时,收入80元。村里产业发展起来,让年龄大又不能外出务工的村民受益。”村民彭政英说。 
    德明村位于三穗县滚马乡西北部六洞河上游,辖3个自然寨20个村民组共1504人,其中,贫困户217户897人。
      “我们现在负责上菌棒、拉孔、采菇,村里第一次发展猴头菇产业,在这里不仅学到新技术,还有一份收入,每月能挣2000多元。”德明村村民陈光碧说。 
      今年来,该乡结合全县“一鸭一渔、两菜两菌”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采取“党支部+国企+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将扶贫资金捆绑入股三穗县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并以“保底分红+效益分红”,有序推进德明村猴头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滚马乡的猴头菇种植基地与其他乡镇的不同,他们是林下培植,我们是室内生产。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前的产业需要转型,为了让厂地不空闲,我们紧跟县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将资源再次利用起来。目前已经放了1.6万棒菌棒,再过一个星期就可以采收上市。”滚马乡德明村副主任杨再学说。
      据了解,该猴头菇项目建设总投资30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70万元,自筹资金130万元,将建设菌棒40万棒、菌棒架1250个。该产业覆盖滚马乡170户贫困农户,并带动就业100人以上。  
      “项目实施通过政府引导,公司和村委会、贫困户签订三方利益联结协议,坚持‘保底分红+效益分红’‘双红’模式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群众收入,也可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双增收。”滚马乡党委副书记吴隆斌说。
      在推动产业规模化的同时,三穗县还注重提升食用菌的生产品质,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持续发展。强化食用菌的发展路,同时与福建技术团队、贵定县技术公司、食用菌专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实现产业规模快速壮大,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今年5月,贵州聚力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社在木界村建成年产500万棒的菌棒种植场所,能够满足全县食用菌供求。同时,将产品在线上线下双向联销,形成“菌棒生产、食用菌培植、产品精深加工”一体化的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下一步,我们要建成占地60亩的深加工厂地,准备将猴头菇做成饼干、面条等产品,不仅能够吃鲜品,干制品我们一样能生产。”贵州聚力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社负责人刘昌权说道。 
      目前,三穗县猴头菇产业实现所有乡镇种植覆盖率80%以上,种植规模达3500亩,实现综合产值5600万元以上;带动700户群众就业,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利益联结贫困户2336户,年固定分红1500元以上。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