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道真县浣溪村有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食用菌的生长,一年可种植2季香菇。20世纪80年代当地已开始零星种植食用菌,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对发展食用菌产业较为认可,近年来,浣溪村将食用菌产业作为了本村脱贫主导产业,推动食用菌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浣溪村按照“支部+自管委+合作社+公司”发展思路,构建了食用菌“三零三保”产业发展模式。“三零”即“零成本”起步、“零风险”经营、“零距离”就业。“零成本”起步:贫困群众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利用“特惠贷”作为启动资金,贫困农户不用出一分钱,就能起步发展食用菌产业。“零风险”经营:企业、合作社、大户与贫困户形成利益共同体,风险由企业、合作社分担,贫困群众零风险生产。“零距离”就业:将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建在老百姓家门口,有效解决了360户1256人,其中贫困户89户333人,就近就业。“三保”即保产量、保收购、保效益。保产量:合作社与食用菌公司签订合同,确保每个大棚每季产量10吨以上。保收购:由县国有农业公司实行统收统销、保底收购,并随市场价格适时浮动。保效益:每根菌棒最低产值不低于5.3元,若未达到最低效益,则由公司补足产值给菇农,确保菇农种植收益。
2017年11月,时任栖霞区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的孔毅远受组织委派,来到商洛市商州区挂职任区委常委、副区长。到任后,他积极发挥自己在经济领域的专长,协助商州区完善扶贫规划,招企业、拉项目。
“食用菌产业是商洛市‘4+X’扶贫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总产值、种植总规模在陕西仅次于汉中。”孔毅远说,不过,商洛食用菌中香菇比重占到88%,存在品种单一的问题,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农民将受很大损失。因此他到任后,积极建议在食用菌产业“香菇为大”的基础上,增加种植品种、延长产业链、做强深加工水平,提升经济附加值。商州区委区政府对此建议非常支持,将其写入了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
白灵菇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菌类,被誉为“草原上的牛肝菌”,但它只有在-3℃的环境下才能长大。所以白灵菇的自然产地主要在新疆,且只在冬季一季生长。北京一家公司在吉林农大的技术支持下,研发了工厂化人工种植白灵菇的技术,并获得国家专利。孔毅远通过努力,把这家工厂“搬”到了商州。
“几年前,孔区长作为南京市栖霞区发改局局长到北京考察、招商,曾经到我们基地参观过,觉得我们的项目非常好,一直想把项目带到南京,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成功,但我们一直有联系。前两年我们北京怀柔的工厂动迁,正找基地的时候,孔区长给我打电话,说他正在商洛扶贫,盛情邀请我前去考察。经过3次考察,我们觉得商洛的投资环境挺适合,就把项目落在了这里。”陕西天吉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兵说。
这个基地位于商州区夜村镇杨塬村,总占地面积35亩,是西北地区首家利用先进专利技术、工厂化规模生产白灵菇的企业。公司与夜村镇28个村1000户贫困户签订了“产业脱贫合同书”,贫困户投资入股1万元,分4年按1.3倍分红,至今已分红770多万元,有力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