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贵州大方:科技创新“林-麻-菌”种植模式 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

2019-06-27 14:350人民网 新浪贵州
       “天麻佳品出贵州,贵州天麻数大方。”天麻是贵州省的特色中药村,被列入“贵州三宝之一”。得益于天然的地理环境,大方县的野生天麻以天麻素高于全国其它地区而闻名海内外,享有“中国天麻之乡”的美誉,人工种植天麻在当地得以迅速发展起来。受益于种植天麻的经济效益,今年4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大方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正当大方天麻产业发展一片大好,天麻种植使用的菌材和土地却成为面临的一大问题。由于天麻是异养型药用植物,需要小菇属Mycena真菌和蜜环菌属Armillaria真菌为种子和块茎的生长提供营养,且连年种植存在连作障碍,因此在种植天麻时不仅需要砍伐大量树木作为菌材,且种过天麻的土地需要休耕5年才能再种。此外,由于天麻所需菌材需要接种大量蜜环菌,培养菌枝、菌种时,菌种一定要纯,在天麻采收后若不对菌坑做灭菌处理,会导致蜜环菌大规模入侵土壤,导致土壤微生物生态失衡,对生态的破坏巨大。
       这种现象并不是近几年再出现。资料显示,在过去50年间,中国天麻产区的天麻栽培都过于集中,天麻用材量大大超过当地林木生产量。近日,贵州大方县一菌业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在“林-麻-菌”种植模式之前,每亩天麻需数万斤木材作为菌材,随着天麻种植面积的扩大,森林资源被随意砍伐的现象相当严重,给当地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如今,有了贵州中医药大学的技术团队,这种‘杀鸡取卵’的发展方式已得到彻底扭转。
       如何配套并合理利用天麻菌材减少资源的破坏?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等系列问题,成为制约天麻种植和发展的主要难题。
       根据天麻的生物学属性,经过科研团队不懈的探索,来自贵州中医院大学的周涛和江维克教授团队终于找到一种巧妙的林-麻-菌配套种植模式的解决途径。据统计,种植1亩天麻大约需耗费15吨菌材,但这些菌材的营养成分绝大部分并未被完全利用。按照天麻、冬荪对木材成分需求的差异,若能利用冬荪种植与天麻采收时间的街接,在天麻采收后用其旧菌材种植冬荪,既实现了菌材和土地的充分利用,也可省去大量种植工序,有效解决旧菌材及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具体是通过速生林的种植,解决天麻种植的菌材来源;以经济林地作为天麻林下种植的场所,减小天麻种植区域的局限性;优化产业结构,农户在种植天麻的同时,轮种冬荪,增加经济收入。
      “根据天麻发育的需要和生产目的不同,分类、综合利用菌材,可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同时,利用天麻种植后的废弃菌材,再用来种植冬荪,或将其粉碎后用于食用菌的菌种生产。”江维克教授说,天麻有连作障碍,采用“天麻-冬荪”的生态循环种植,麻农在收货商品麻后便可直接在天麻菌坑里种植冬荪菌,不必再开辟其他土地资源,增加了单位面积土地资源的附加值,而且在种植过天麻的菌坑里种植冬荪,比单独种植冬荪产量更高,一个轮作周期下来,与传统种植相比,天麻-冬荪循环种植每平米土地增加超过500元。还有,天麻种植所需的蜜环菌,、基于冬荪菌与蜜环菌存在一定的竞争,采用“天麻-冬荪”生态种植模式,接种的冬荪菌可以将菌材彻底消化,断绝蜜环菌后续的营养来源,减轻了蜜环菌对林业和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威胁,有效的保护了森林资源、土壤生态。
       据了解,在传统的种植模式下,天麻种植和冬荪种植被分成两个独立的过程,但现在,将挖坑、制作菌床过程合二为一,省去大量的劳动力和时间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这种因材施种的分类利用模式可最大化的减少天麻种植对天然森林资源的依赖,实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望。
(综合整理于人民网/贵州频道、新浪贵州。)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