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讯:8月9日下午, 在2016中国·南华野生菌大会“野生菌资源驯化、栽培及保育专题”环节上,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李传华博士作了《几种野生食药用菌驯化研究》的报告,具体分析了巴楚蘑菇、拟粘小奥德蘑、猴头菇等多种野生菌驯化研究情况。
据介绍,食用菌作为第五大农作物,产值已经超过了棉花。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2年度我国食用菌产量已达2,828万吨,产值超过1500亿元。全世界真菌种类约有150万种,但至今以被描述的只有6.9万种,目前只有5%的食用菌种类已被认识并有效利用,95%的有待认识和开发利用,大量野生食用菌资源需要研究。
在报告中,李传华博士主要介绍了巴楚蘑菇、拟粘小奥德蘑、猴头菇、虫草、灵芝、炭角菌、裂褶菌、北风菌、侧耳、黑木耳、蘑菇、牛樟芝、肉棒菌、桑黄、木蹄层孔菌等多个食用菌的驯化情况。其中,采集自新疆巴楚蘑菇在研究中显示其子实体为中到大型,顶部有多个裂片,菌柄白色,空心,子囊含8个子囊孢子,经驯化研究发现,酵母膏和蛋白粉较为适宜作为氮源,其栽培培养基,在木屑和草腐菌中都可以生长,在草腐菌中生长速度较快;采集自湖南张家界拟粘小奥德蘑的菌丝易退化,产生较多粉孢子,也在试管、塑料栽、玻璃瓶、太空包中进行驯化实验栽培,其成分检测中发现含有15种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10种,粗蛋白含量高达21.82%,粗脂肪含量低7.38%,阿糖醇含量高达15.95%,为其他食用菌4-5倍,是理想的保健和减肥食品;而采集自东北的野生猴头菇经过驯化,表现出菌丝纤弱,稀疏,生长速度较慢的特点,其口感甜美,口味纯正,适合于工厂化生产;采集自内蒙古的野生虫草有粗大,颜色为黄色至金黄,顶端较大的特点,虫草素含量是普通栽培虫草3倍多,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浓密,稍呈黄色,具有一定的气生菌丝;采集自意大利的野生灵芝的子实体棕褐色,大型,无柄,菌丝生长较慢,在试管中可出子实体,而采集自广东野生灵芝的子实体大型,无柄或短柄,2014年驯化发现菌丝生长速度快,子实体小至中型,无柄至短柄,弹射孢子粉较多;菌盖扇形至近圆形,菌管白色,2015年驯化情况显示其子实体为中型,菌盖圆形至近圆形;菌柄细长,初期顶部分叉,后弥合渐形成菌盖,具有漆状光泽;菌管白色;孢子粉无苦味。最后,李传华博士希望更多的物种被发现并被利用,将来有更多的野生菌种类被驯化成功。
据悉,来自20余省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南华本地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2016中国·南华野生菌大会。除主旨报告外,大会还安排了野生菌资源分类与鉴定,野生菌资源驯化、栽培及保育,产业化及市场管理,毒蘑菇中毒处理四个专题论坛,以及一个专题技术培训。大会期间还举行了中国菌物学会野生菌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国十大野生食用菌”评选结果发布、野生菌保护中国(南华)宣言座谈会、展览,以及野外标本采集与鉴定、企业参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期举行的中国·南华第十三届野生菌美食文化节,数万民众参与了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