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菌草技术,正走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太平洋岛国斐济,又有42名当地学员获得菌草技术培训班毕业证书。福建农林大学23日披露,该校承担的国家援助斐济菌草项目已成功落地,并已建立年产300吨鲜菇菌袋生产线和适用于岛国的食用菌生产模式。
据了解,福建农林大学是国际菌草技术的发明单位,也是地方农业院校中唯一承担国家技术援外工作的单位。中国援助斐济的菌草技术示范中心是两国领导人共同确定、推动的一个中国援助斐济的合作项目。2009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斐济,向该国推荐了菌草技术。
自2010年起,福建农林大学先后派出专家组赴斐济开展实地考察,选定“援斐济菌草技术示范中心”项目实施地点,制定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并全力协助商务部指定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与预算编制等工作。
截至目前,数据显示,福建农林大学已在福州本部为斐济培养了39名技术人员和官员;与此同时,在斐济举办两次菌草技术培训班,共计100名当地农民受训。
斐济共和国是一个太平洋岛国,由332个岛屿组成,其中106个有人居住。制糖业、旅游业和服装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当地属热带海洋性气候,主要产甘蔗、椰子、香蕉等,小麦全靠进口,大米能自给20%,斐政府一直努力发展多种经营。
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熺教授是菌草技术发明人,也是国家菌草工程中心首席科学家。他介绍,斐济共和国气温偏高,本不适合菌菇生长,但中国研发人员利用土和水调温保湿,攻克了技术难题,建成并示范3类热带海岛地区菌草菇出菇模式。
除了在菌草种植技术上“授人以渔”,由中国专家组在斐方提供的Legalega研究站,已建成了一条日产5000袋(年产100万袋)菌袋、年产300吨菌草鲜菇的半自动化生产线。
本月中旬,福建农林大学应斐济农业部邀请,再度派团前往斐济协商签订“中国-太平洋菌草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