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菌业引领农民走上“阳光道”

2005-11-08 00:000中国食用菌

市场“冷暖”党员干部先知
     营山县琵琶乡政府不远之处,一排排茅草覆盖的食用菌大棚映入眼帘。这是乡党委书记王直东的“试验田”。
     “原来政府号召种植莲藕,大家一哄而上,结果莲藕烂市。有了教训,我们农民根本不敢再‘轻举妄动’。于是,有了王书记的示范种植大棚。”
     “一个菌袋出菇太多,不仅会影响品质,而且菇形不好看,要疏理。”“对水分枯竭的菌袋要喷一些水,以保持适量的水分,但不宜过多”……一大群农民在大棚里,听王直东现场讲授。
     “我种香菇是为了探路,同时起个示范作用,‘自负盈亏’。”王直东给记者算账:“一个菌袋可产香菇1.5公斤左右,按每公斤5元的单价计算,除去大概2.5元的成本,可净赚4元钱。”
     据悉,该乡共有27名党员干部进行这样的示范种植。目前,琵琶乡农民自发种植食用菌18万袋,其中种植大户有39户,总收入已达70多万元,种植农户人均增收120元。
     干部示范带动一片
     “看到干部带头种植,我也壮起胆子种了1万袋。”到县城交售食用菌后刚回到家中的琵琶乡凉风村二组村民郑绍樟,坐在院坝里与记者热聊。“今天就卖了50多公斤,有两百多元钱的进账。从目前的市场行情看,根本不存在销不脱的情况。今年一年收入2万元没有问题。”
     “种植食用菌有没有风险,先让党员干部试一试市场的‘冷暖’,即使失败了也不会损害群众的利益。如果有钱赚,群众就会自觉干。”负责全县食用菌产业的县委常委张斌说:“农民种什么,行政命令已不是一剂屡试不爽的良药了。”
     去年底,营山县从河南引进了业主陈传书,实行订单种植,走“公司+协会+农户”的路子引导农民发展食用菌产业。同时,县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帮助种植户完善必要的设施,举办食用菌产业技术培训班。吃下“定心丸”的农民对这项产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目前,该县琵琶、回龙、丰产、四喜、小桥等24个乡镇有1200户农民发展食用菌产业,主要种植香菇、黑木耳、双孢菇。全县目前有120万袋食用菌的种植规模,产值达1000万元,仅此一项,种植农户人均增收80元。
     据悉,营山县明年将进一步引导农民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走“春种木耳、秋种香菇”的路子,由政府提供从培育到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的全程服务。引导和发动种植大户建立食用菌研究所和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真正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编后
     编完此稿,一个问题萦绕在心头:破解农民增收这一难题,把决定权交给行政命令还是交给市场?这是一个命题。
     当政府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管理型政府,“行政命令已不是一剂屡试不爽的良药”,营山县的做法是让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率先“下水”探测市场“冷暖”,农民自觉“跟进”后,由政府提供从培育到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的全程服务,从而引领农民走上致富之路。“行政命令退下去,示范服务跟上来”的做法对命题作了很好的诠释,值得充分肯定。
     四川新闻网-南充日报讯(记者张德利营山县记者站罗成)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