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动态首页 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湘产食用菌如何称雄海外

2005-04-15 00:000中国食用菌

食用菌(菇类的总称)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符合当今健康新概念,是主要的出口创汇型产品。2004年,我省食用菌产量达到48万吨,产值突破了30亿元,总规模已跻身全国十强。
     令人关注的是,在30亿元的食用菌总产值中,出口总额才4000万美元左右,仅为主要食用菌出口大省福建的1/5。在我省食用菌出口产品中,直接出口的数量还不及福建的一个零头。
     间接出口之患
     当今国际市场食用菌需求总量的40%来源于我国。我省食用菌生产企业中,仅有靖州食用菌公司、宁乡科盟公司等几家企业有能力直接出口,但出口额也不过几百万元。其余绝大多数的食用菌公司都是加工初级产品,出售给福建、广东、浙江的企业间接出口,利润大头都被沿海企业所赚。以姬菇为例,我省企业以每公斤鲜品10元的价格出售,经沿海企业加工包装出口,每公斤可卖到10美元以上。
     从长期发展来看,我省食用菌间接出口损失更多。近几年,省内涌现出安仁坪上、衡南绿贝、永州南方、娄底百雄堂等一批食用菌龙头企业,打造出“物神”、“绿贝”、“百雄堂”等省内知名品牌。目前,这些食用菌公司主要依靠间接出口,我省依然没有食用菌出口的主力品牌。
     没有出口的主力品牌,这就意味着:在相当长时间内,我省食用菌产业出口壮大势必受制于人。
     面临主要障碍
     拓宽我省食用菌出口,从近年实践看,需要努力克服以下障碍。
     产品质量障碍。我省丘陵地带山好水好,但千家万户分散生产,操作失范,出口产品整体档次低,原料型的大包装干制品、盐渍品、冷冻品等难以获取高效益。千家万户分散生产,包装、运输、销售落后,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香菇的“甲醛事件”就导致了食用菌的出口风波。
     无序竞争障碍。一些经营者目光短浅,为了争客户、抢订单,竞相压价,给外商造成可乘之机,导致各个击破。前几年,香菇好销,我省出产的反季鲜菇每公斤8元,福建老板上门收购;新发展的食用菌基地不主动开辟新的外销渠道,一味压价争订单,每公斤4元还包送货上门,搞滥价格吃了大亏,这方面的教训太深。
     贸易壁垒障碍。当前四大壁垒影响食用菌出口。物种壁垒:如日本对22类145个食用菌种实施保护,加收专利费;绿色壁垒:如新加坡对我省干香菇严格检测,对砷、汞的检测值分别高出国际标准1倍、4倍;认证壁垒:欧美使用数十种认证体系,对未认证的产品设限;标准壁垒:欧、日、美技术标准名目繁多。省内食用菌生产企业对这些壁垒还很陌生,一不小心便遭反倾销指控。
     重点突出“五抓”
     拓宽湘产食用菌出口,省内专家认为要突出“五抓”:
     一是抓科学规划。各地要瞄准出口优势,科学引导布局。全省要建立以靖州、通道为中心的湘西药用菌产业带,以宁乡为中心的高档鲜菇产业带,以衡南为中心的反季食用菌产业带,以安仁为中心的珍稀菌产业带,以桃江、澧县为中心的湘北食用菌产业带。眼下,湘产蘑菇、香菇、金针菇、草菇、平菇五大菇类主销东南亚、欧盟,要力拓北美、俄罗斯和非洲的出口市场。
     二是抓龙头企业。省里要扶优扶强省级龙头企业―――省食用菌总公司,主要食用菌产业带都要扶持各自的“龙头”,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外向型基地建设。龙头企业要走工厂化生产道路,发展周年生产,提高出口食用菌产品的档次。龙头企业要为菇农提供菌种、技术、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并牵头成立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提高外向型食用菌的产业化程度。
     三抓营销队伍。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外向型人才队伍。这支队伍要能与外商对话沟通,熟知国际国内市场行情,懂得WTO贸易规则,善于与外商谈判;还要掌握一定的国际法知识,能应对一般的贸易争端和经济纠纷。
     四是抓标准生产。逐步完善与国际接轨的食用菌质量标准体系,加强生产的全程监测,包括菌种来源、产地环境、操作方式、产品包装等,对不规范的生产经营行为及时制止,引导食用菌产业走标准化之路。
     五是抓科研开发。省食用菌研究所等省内科研龙头要发挥优势,开发以食用菌为原料的儿童型、老年型、滋补型保健食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对食用菌加工、包装、储运、保鲜技术的研究,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加强对菇农的培训,提高先进技术的入户率?全面提高湘产食用菌出口的竞争力。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